照片的纪实功能,我们能应用多少
----从艺术家马克斯•贝歇作品《换位》谈起 作为“2012年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北京”系列活动之一,4月28日,艺术家马克斯﹒贝歇带着与妻子、艺术上的合伙人安德里亚•罗宾斯一起创作记录多年的作品“换位”来到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大家分享他的个人经历和艺术理念。他的母亲,著名摄影家希拉﹒贝歇女士也随之来到现场和大家交流。 马克斯•贝歇在讲座开始前 讲座中 本次讲座以数字幻灯的形式,展示了以“换位”为主题的一系列摄影作品。他们的作品审视了在奴役、流散、殖民政策、大屠杀、移民以及旅游业的影响下,地点以及身份的概念如何发生错乱。 因贝歇之名,当天幻灯片放映现场,吸引了不少中国的摄影师观摩,但可惜的是交流颇少。或许是因为我们对贝歇的认识尚浅?亦或是贝歇的那种源于科学研究的影像,我们尚未涉及或说我们尚未考虑到?回想上世纪,中国摄影师孙明经、张祖道等这样以照片作为田野调查佐证的科学研究性摄影的前辈和他们的作品,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像本身的力量,着实让后辈望尘莫及。他们以回归摄影的本体语言作为考究的表达手段,展现那个年代的风情地貌,然而目前我们在这个领域从事摄影的人才似乎少了许多。这种断层,或许也是在这次交流会上“交”而不“流”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