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76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部推荐:让艺术之花结文化之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2-6-15 0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辑部推荐:让艺术之花结文化之果

  让艺术之花结文化之果转
  ——四川摄影家袁蓉荪《空山——静寂中的巴蜀佛窟》出版
  一个摄影家的艺术追求可以干些什么?四川摄影家袁蓉荪最近以一部《空山——静寂中的巴蜀佛窟》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
  袁蓉荪是四川著名摄影家,早年接受专业美术教育,后致力于摄影艺术创作,作品在省内及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现为《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在大多数朋友的眼中,袁蓉荪是一个风光摄影家。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袁蓉荪还醉心于笔墨金石,迷恋山野间的文化遗迹,近两年,他与作家萧易合作,对巴蜀地区的佛教文化进行梳理,然后对佛教石窟进行了系统的拍摄。如今,一部文化气息浓郁的专著如莲花绽放,专家评述,如果说北方、中原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天龙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山石窟是中国石窟的上半阙,则巴蜀石窟显然就是下半阙。该书的出现,无疑是对中国石窟研究极其重要的文化贡献。
  
  时间的物证
  ——袁蓉荪《空山——静寂中的巴蜀石窟》摄影作品印象
  汪 洋
  《空山——静寂中的巴蜀石窟》,异形16开页,微微泛黄的纸张,朴实雅致,有古典的低调,又极富设计感。这是一部图文书,是有关中国石刻继北方中原之后,在巴蜀发展轨迹的探索发现性纪录。文字由萧易撰写,行文生动又通俗,是极富诗意的文献。图片由袁蓉荪拍摄,神秘、唯美、现实,风格多变,恰是那些散落于荒山野径中的石像,投向尘世的惊艳一瞥。
  早在几年前,就听袁蓉荪先生谈起他的石窟选题。这些年,他一直游走于巴山蜀地的丘陵大山当中,寻找那些似乎被遗忘的佛像。它们沐风吸露,正带着繁华与没落的印记慢慢老去。这一拍就是好些年过去了,袁蓉荪的足迹从广元至巴中,安岳到大足,夹江、丹棱、泸县、直至邛崃山脉的某处崖壁。拍得图片数万张,收在这本画册里的,是其中精选出的一部分,计340张。
  翻开书页,时间的气味扑面而来。袁蓉荪借助今人表现石刻,石刻只是影像构成元素之一。他试图通过人与石刻的关系,讲述人的故事,前朝与当代的故事。在袁蓉荪的镜头里,石像是有年龄的,你可以看到光线和风雨如何抚摸着它们,摩挲出沙粒槽纹的肌理质感。沧桑颓败,为精美华丽的石刻造像注入了生命。石像与你近在咫尺,似可以嗅到岩石上的青苔气味、尘土的气息,以及,光线折射过来的石头的温柔。那一瞬间,神性因风蚀熠熠生辉,令人惊叹这人间的艺术瑰宝,感叹尘世空幻,流光当中恍然瞥见了世事无常。
  当年工匠们赋予石像的悲悯之情,便如此在读者的内心缓缓升起。或许,这正是石窟造像的最初缘由。袁蓉荪的视角透过石窟艺术之美,呈现出隐匿在石像背后的启示性,给读者带来对历史对生命的瞬间领悟。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袁蓉荪的摄影生涯近30年,这个理由却不足以解释上述的疑问。摄影依靠的是拍摄者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拍摄石窟艺术这个涉及美术、宗教、历史、社会的选题更是如此。需要摄影人在艺术、哲学积淀的基础上,对生命本身的领悟。袁蓉荪有美术专业的科班底子、装饰设计的从业根基、平面设计、篆刻、收藏以及他从商的丰富阅历。等等这一切,成就了他的美学素养和对历史对生命的独特视觉。
  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袁蓉荪热衷于拍摄艺术类作品,喜欢风光拍摄,风格唯美、观念,构图用光十分讲究。反转片,大画幅……这一时期奠定了他在摄影技法上的成熟老辣,并且形成他自己特有的拍摄风格——光影的考究和诗意的画外意蕴。此后,他几乎是全然的进入了纪实拍摄,把镜头对准了现实——一个个轰轰烈烈消失掉的古镇、被水电站吞没的家园、被垃圾场蚕食的山河、沙漠化的大草原……袁蓉荪越走越远,从现实世界通向人的精神家园。似乎冥冥之中有一条无形的路牵引,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铺垫,都是为了在某一天走进深山,与千年前的工匠和千年后的石像目光交汇。
  石窟艺术既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社会现象。佛教石窟自北方一路传入内地,在巴蜀,到底有多少石窟造像?它们各自呈现出什么样的形貌?如何传承演变?它们与人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形成了袁蓉荪拍摄的脉络,而具体表现形式却要复杂得多,直接体现出他个人与石窟的契合深度。一部《空山》镜像,记录了袁蓉荪对石窟拍摄这一选题倾注的心血,让我们看到他在表现形式的直觉把握之外,更多的是对影象内涵的深度思考。
  石窟大多狭小浅险,有不少位于悬崖绝壁和荒山野岭中,给拍摄工作带来的难度之大可以想象。拍摄临江摩崖,袁蓉荪需要乘船到江上去拍;拍摄悬崖上的石窟,更要爬上几米或十几米高的梯子,寻找可以立足的崖壁。撇开常人的恐高因素,危险之外,还要考虑如何布光,呈现出需要的影调、质感,拍出幽深迂回、别有洞天的胜境来。
  他要等待时机,等待合适的人物出现。有时候仅有这些还不够,还要等待此时一缕炊烟升起,石像的残破与人间烟火绵绵不绝,便让镜像有了画外音、有了张力。
  偶尔,他也会组织摆拍。摆拍是个敏感的话题,在纪实摄影领域一直颇有争议。一般认为纪实应该遵循“忠实现场”的原则,不应人为安排场面。这个原则适用于新闻摄影,是必须的。但对于石窟这个处于时间长河中的选题,如何真实的呈现出当代人与石窟的关系,既要考察当地人的习俗传承,又要综合分析当今乡村的存在现状。因此当下一刻所记录的,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上的真实性,这才是摄影家关注的核心问题。这也是本书具有的文献价值——考证的严谨性与材料的可信性。
  适当的、合乎逻辑的安排:三三两两朝拜的香客,一个锄地的农人,几只燃烧的红烛和香……这是在忠实于当代石窟与人的关系的真实基础上,对现场的还原和再现,是基于“当代”这一时间单位下的忠实。而正是由于这种再现,使他的摄影作品完全不同于我们印象当中所见的冰冷和枯寒,而留存了当下这个时间片段。
  在袁蓉荪的镜像里,石刻与人,是同一个主体的两种生命形态——俗世里的人和被偶像化了的人;膜拜的和被仰望的,形成这两者彼此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有趣关系。他对这种关系的把握是冷静的,客观的。这跟他本人并不是佛教徒有关,客观的呈现需要适当的距离。而他与石刻之间是亲密的,他钟情于石窟艺术,热爱那些饱经时光打磨的艺术瑰宝,镜像所呈现的质感和温度,被光影唤醒的石刻雕像,是摄影家的激情呈现。
  袁蓉荪让我们看到今人的无助与虔诚。早已消失的石刻工匠的影子,怎样伴随着石刻在今人的体内复活?寥落年迈的香客,新打造的一尊尊石像,要演绎怎样的人世轮回?摄影的价值,除了存鉴、除了审美、除了让我们惊叹之外还有什么?一部《空山》既是对拍摄对象当下状态的记录,又是借以追忆往昔的参照残本,隐藏在图象背后的,是对时间对生命的哲学命题的思考。
  石刻造像既是人类膜拜的偶像,也是人类对自己的期待和投射。对袁蓉荪来说,石刻系列作品承载的内容太多,人对自己有多少谜,就有多少需要探索的空间,从艺术的、社会的层面,一直通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这是一次漫长的、没有返程的探索之旅。他说,他的石窟系列拍摄工作是庞大而长远的,这个世界永远值得我们重新认识。
  石窟已衰,青山未老,仍有所谓永恒在远处招手。仅仅是眼前的《空山》就值得我们继续期待摄影家为我们呈现的未知之美,记取那些打动我们的每一个瞬间。
《空山》切入的,是时间。袁蓉荪用一个时间切片讲述故事,最早的石窟建造于隋代,唐宋达到鼎盛,直至当今仍有新的造像诞生。
实际上,这些石窟体积很小,且多位于悬崖绝壁上。如果不是摄影家来自内心的契合,绝无可能发现并呈现出如此深邃的美。拍摄此图时,袁蓉荪的脚下只有30公分宽的石壁,再下面,是几十米高的悬崖。
红烛被人格化。供奉的心香连绵不绝,是夕阳残照,亦是朝霞初升!
第三者的视觉。不是佛,不是众生,是关于心相幻化和生命实相的命题。
千年前的石像,挟裹着时间的气息,从魏晋唐宋一路逶迤而来。它以人类肉眼无法亲证的速度,缓慢地穿越时间长河,以残破之大美见证人世兴衰。
一尊石像,在塑成之日,便具有了神性。
一边是千江有水千江月的迷蒙俗世,一边是万里无云万里天的佛性。后退一步尽收眼底。袁蓉荪的叙事习惯是,与被摄对象保持距离。
古道两壁千佛笑看,众生日日在眼皮下奔命,彰显出过客的本质。鲜活的生命,败蚀的残像,这些元素构成了视觉和心理上强大的张力,也是摄影家随手抛给读者的思索。
透过石像而得见的时空流转,怎一个“空”字说得尽。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淮源头人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2-6-15 10:38 | 只看该作者
{:7_294:}{:7_296:}{: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0:39 | 只看该作者
淮源头人 发表于 2012-6-15 10:38

谢谢支持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6-15 18:32 | 只看该作者
常看老师 报到了 {:7_29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21:33 | 只看该作者
浪漫人生路 发表于 2012-6-15 18:32
常看老师 报到了

{: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欢迎
欢迎
欢迎
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21:36 | 只看该作者
浪漫人生路 发表于 2012-6-15 18:32
常看老师 报到了

{:soso_e163:}{:soso_e183:}{:soso_e181:}欢迎
欢迎
欢迎
欢迎
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6-16 10:1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大家分享
{: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29 | 只看该作者
黎明扬帆远航 发表于 2012-6-16 10:15
好东西大家分享

谢谢支持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6-16 15:30 | 只看该作者
{:7_294:}{: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6 15:35 | 只看该作者
淮源头人 发表于 2012-6-16 15:30

谢谢支持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