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20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塔下村:土楼前高耸的石旗杆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2-6-21 16:12 | |阅读模式
  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因有土楼存在,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活气息。福建土楼样式上变化多端,有的以楼体本身的独特造型闻名于世,有的则以若干土楼的和谐错落形成建筑群的美感。位于南靖县的塔下村则尤其与众不同,她不仅具有让人过目不忘的单体建筑,又有鳞次栉比的楼群景观,更难得的是,一条恰似从天而降的溪水穿村而过,赋予了塔下村无与伦比的灵气。
溪水将塔下村一分为二
  塔下村距著名的“田螺坑”土楼群约10公里,与后者依山而建的方式不同,这里的土楼更多的是傍水铺开。一条溪水贯穿全村,流经20多座形态各异的土楼,有传统的圆形、方形土楼,也有前高后低的“围裙楼”。
  客家土楼的最大特点是其“封闭性”,一座圆形或是方形的楼,一般只在正面开一道门,楼内住户进出均要经过此门。楼中心一般是一个公共院落,建筑内部则以卧室为主,环绕围拢、向心而建。这种建筑样式体现了当地人的家族凝聚力,同时,也展示出明确的内外有别的社会关系网,让土楼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保守、封闭的象征。
石旗杆高耸林立,顶端或雕坐狮,或镌“毛笔”
  但塔下村由于有了水的存在,获得了颇为开放式的特征。虽然溪水如银链一般把村子一分为二,却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因为有水必然有桥,有桥就有了连接和沟通的场所,于是居民有了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入夜之后,家家土楼大门关闭,整个村子顿时安静下来,只能听见潺潺溪水和零散的狗吠。天明时分,又是清脆的溪水声音将人唤醒。土楼大门一开,村子霎时有了人气,妇女纷纷出门,在溪边浣洗衣被,谈笑声此起彼伏。伴随水中的土楼倒影,整个村庄宛如从古代穿越而来,悠闲、醇厚。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6:12 |
  塔下村的地标建筑是张氏家庙“德远堂”。明朝宣德年间,张氏的祖先定居塔下,奠定了延续至今的家族基业,为纪念祖先,张氏族人在明朝后期在村东修建起家庙,命名“德远堂”。德远堂背靠一座突起的草丘,草丘背后是风水林。家庙门前是一湾池塘,池塘外沿呈半圆形树立着24座石旗杆,象征着张氏一族显赫的家族史。
德远堂形制严谨,24座石旗杆是塔下村的地标
  石旗杆是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形式。若是族中有人取得了科举功名,村中都会在家庙的半月池周围竖立石质的旗杆以示庆祝。根据功名的级别高低和文武区别,旗杆的长度、底座的样式和杆身的雕刻都有区分。如果一座家庙面前旗杆林立,就说明这一族的子弟才俊辈出,家族也彰显荣耀。
  塔下村的石旗杆一共有24座,高度均在10米以上,一座座威风的旗杆显示着张姓子弟的诗书传家之风。根据《张氏族谱》记载,第一座石旗杆竖立于1772年,到解放前一共竖立了14座。自1978年以来又陆续竖立了10座。
村民们生活悠闲
  根据当地人介绍,石旗杆底座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柱身中段镌刻立杆的年代,旗杆主人的身份、辈序、姓名;顶端多有雕饰,若是旗杆主人做了文官,他的旗杆顶端便雕上“毛笔”,若是做了武官,便镌刻坐狮。旗杆主人的故事也丰富多彩,大部分旗杆是一人一杆,但也有两人甚至三人同立一杆的。更传奇的是,有一家祖孙三代一共立了5座旗杆。
  德远堂的旗杆有团结族人、勉励后辈的功能。最初的意义是激励子弟用功读书,考取功名。到了近年,竖立旗杆的资格也开始与时俱进,1978年的第15座旗杆便与功名无关,是一位海外族人为其百岁老母而立,也开了为女性立杆的先河。今年3月刚刚竖立的第24座旗杆则是为本族中一位旅居泰国的慈善家而立。
  德远堂的大殿横梁上镌刻着朱熹的警句:“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我想,正是因为塔下村的居民继承了这种“诗书济世、忠厚传家”的精神,塔下村的建筑才有了与众不同的魅力。这种魅力是坚韧与坚持。拥有源源不断的溪水、质朴醇厚的土楼、巍然高耸的石旗杆,塔下村因人文精神而形成独一无二的建筑景观,又靠着这些坚韧不拔的建筑传递着深厚的精神底蕴。
  这是建筑与人最好的结晶。
  对于后辈,不只是故宫、颐和园等著名古建筑具有价值,更广泛地挖掘你身边民居、城楼、宗教建筑、陵墓等古建筑中的千门之美、户牖之艺、装饰之道等更有意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6-21 16:37 |
这地方我去过,地方不大,可就是石旗杆多。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6:56 |
一个从 发表于 2012-6-21 16:37
这地方我去过,地方不大,可就是石旗杆多。

谢谢您的关注!{:soso_e160:}
5
发表于 2012-6-21 21:28 |
欣赏和分享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5:22 |
娄群才 发表于 2012-6-21 21:28
欣赏和分享了。

谢谢您的关注!{:soso_e160:}
7
发表于 2012-6-22 23:00 |
支持资讯分享!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6:13 |
谢谢关注行摄资讯!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