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9-1 08:02
|
虚和实的关系,在摄作品中应是相对而存在的,它们之间互为提携,相映衬托,使画面简练集中,有利于突出主体 。 但又不能一眼看到底,要实中有虚,故意留出一条“虚路”来,好让读者进入另一妙境。如果摄影画面只虚不实,一片模糊,完全辨认不出主体的轮廓,体现不出作品的主题,这样的“虚”是不能成其为作品的;如果摄影画面全实无虚,甚至连物体的细节全无遗漏,不给读者“留有余地”,是实实在在的景物纪实,它的艺术感染力往往就会大为减色。我们进行摄影艺术创作,不能原样照搬客观景物,而是一个“化景物为情思”的过程。景物虽然是实在的,情思则是摄影家本人的审美观和思想感情在艺术上的体现,这又是“虚”的。“化景物为情思”就是通过镜头前的景物,去拨动读者的心弦,使之产生共鸣。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说过:“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并不是让人一看了事,还要让人玩味,而且长期反复地玩味。”对摄影艺术来说,国画中的虚化效果,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完全可以利用云雾缭绕的特殊气候,去表现气象万千的大好山河,去表达摄影家对祖国的热爱情感。摄影画面的虚化,还能使动态增加动感和美感,使人像特写鲜明和突出。摄影艺术对景物的虚化,之所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是因为它符合真实的视觉感受,是客观存在着的物像规律,是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方法 。
摄影艺术用虚虚实实再现客观景物,虚实相生,变化而不呆滞,韵味无穷;作品画面实中见虚,有藏有露,不但可催人浮想翩迁,而且能自然地把读者引入画面的意境之中去广开思路。将主体以外的实景虚化,用虚虚实实来描绘生活,提炼生活,使生活中富有意义的瞬间现象,变成不平凡的、生动的、感人的摄影画面。在摄影艺术中,如何进行景物的虚化,可有如下几种方法 :
一、焦虚
摄影焦点清晰范围以外的虚化模糊影象称之谓焦虚。它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焦点为中心,焦点前面虚化模糊的称前焦虚;二是焦点中心后面虚化模糊的称后焦虚。焦虚的表现方式是摄影画面焦点以外的前后景物逐渐虚松,直到景物的原有形象模糊不清。造成焦虚的拍摄方法,是利用大光圈摄影。光圈越大,景深越短,景物虚化的效果越好。当景物处在前焦虚范围内时,靠近相机物镜的小型物体,可虚化成略能透视的光斑和光点;当近距离拍摄时,处在后焦虚范围内的高光物体,也可虚化成亮的光斑和光点。另外,利用中、长焦距镜头,因其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故也可增加景物虚化的效果。《吹奏》是用80~200毫米变焦镜头拍摄的,为了突出主体的演奏员,采用焦虚的表现方法,用大光圈和长焦距,使焦点中心后面清晰范围以外的人和物,都虚化成模糊不清的影象,从而使照片画面具有明显的焦虚效果。
相机型号 NIKON D80
拍摄时间 2010-12-04 15:47:24
光圈 F 1.8
曝光时间 1/400s
感光度 ISO 100
焦距 85 mm
35mm 焦距 127 mm
白平衡 自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