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草 于 2013-1-13 11:14 编辑
1月9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工地,寒气袭人。伴随着挖掘机巨大的轰鸣声,渠首老闸右岸的土石坝基正被一点点地“蚕食”,这标志着滋润两岸百姓近40年的渠首老闸,即将完成她的使命。一边是铁臂高悬、已经封顶的新渠首枢纽工程,一边是正悄然拆除的老坝。
陶岔渠首,它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龙头”,也是引丹灌区的进水口,被中外水利专家誉为“天下第一渠首”。在淅川县陶岔村施工现场,老坝顶端的房间内空空荡荡,机械设备已全部拆走;一辆挖掘机,正在老坝右侧土石坝上紧张作业;老坝的后方,一个临时围堰基本合龙。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标志性建筑,渠首陶岔老坝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为蓝图而建,在那个激情年代,丹江沿岸百万儿女用最原始的工具,创造了最大开口宽度470米、最大下挖深度49米、全长4.4千米的宏大水利工程。
38年来,渠首枢纽工程一直滋润着淅川、新野、邓州等地150余万亩土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后,渠首闸坝顶162米的高程已不能满足调水需求。2009年12月,高176.6米、兼具水闸和发电功能的新渠首正式开建,老闸自此关闭。目前,新渠首枢纽工程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机组安装。
让我们用镜头留住历史,留住渠首老闸的最后时刻!请感兴趣的影友们近两天内抓紧时间自行前往陶岔渠首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