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32岁“高龄”的甲午古炮找不到一块干净的炮身;当记载了屈辱历史的白玉山塔铭文板上写满了“到此一游”……旅顺口区白玉山景区负责人杲志强说自己“很痛心”。不仅白玉山,胜利塔、旅顺博物馆等古迹名胜也出现了“到此一游”的涂鸦痕迹。除了清洗涂盖,各景区一时还找不到对付涂鸦族的好办法。
虽然白玉山等景区曾经考虑过设置“涂鸦墙”,但各景区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涂鸦者专盯着历史悠久的古迹,甚至专找“年头久”、“价值大”的古迹留书“到此一游”。有学者呼吁对类似涂鸦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以此遏止涂鸦族的肆无忌惮。
白玉塔:多数涂鸦是用工具刻上去的,一些字迹深入墙面
走进白玉塔,沿273级台阶盘旋而上,沿途的塔身上几乎看不见一块完整内墙。“看着这些涂鸦简直让人痛心。”近日,白玉山景区负责人杲志强说。记者在白玉塔内发现,这里的涂鸦有文字有图案,还有不少外文涂鸦。在这些涂鸦内容中,最多的是“到此一游”,还有不少山盟海誓的爱情宣言。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是:有的爱情宣言甚至出现在距离塔内楼梯近4米高的墙面上。杲志强介绍说,这是有人攀爬到白玉塔的侧面窗户上,冒险“篆刻”上去的。
记者注意到,由于白玉塔的塔身是石砌结构,普通的喷涂难以留下字迹,因此大多数涂鸦是用工具刻上去的,一些字迹深入青石墙面。杲志强说,这必须用锤子一类工具敲击才能完成。“这里记载了民族的屈辱历史,遭到‘到此一游’的破坏实在不应该。”杲志强说。
甲午古炮:百年文物竟遭“圈地”涂鸦
与白玉塔相比,白玉山半山腰上的一尊甲午古炮“受伤”更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尊古炮是1881年清朝从德国购进的加农炮,口径为210毫米。在日俄战争中,沙俄军队为加固旅顺口要塞的防御,从老虎尾西鸡冠山炮台,把此炮搬运到老铁山顶上。1908年2月日军将此炮安置在白玉山半山腰。但记者在白玉山看到,整座古炮上甚至找不到一处完好的地方,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人名和“到此一游”,后来者只好在炮膛边缘刻写下自己的名字。更有甚者,为了与其他人的涂鸦刻字区分开来,古炮上甚至被划出了一个个小方块,涂鸦者把名字和涂鸦内容刻在其中,犹如“圈地”。最令人无奈的一处“圈地”里,一拨来自吉林公主岭的游客连续刻下了7个名字,显然是个规模不小的“旅游团队”。
古炮年头久远,炮身上的刻字也历史悠久。记者在炮身上找到了上世纪50年代直至2013年的“留言”,这尊132岁的古炮可谓“旧伤未愈又增新痛”。
即使把涂鸦者抓现行,景区也没处罚权
“白玉塔和甲午古炮都是文物,记载了历史。”杲志强痛心地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白玉山景区曾一度想通过建设“涂鸦墙”阻止文物遭遇破坏,但却难以阻挡住那些“专盯古迹”的涂鸦族。“一些涂鸦者并非不知道这些文物建筑的价值,相反专找那些年头长、价值大的保护文物建筑涂鸦留言。这种心态令人无法理解。”杲志强说。因为白玉山景区面积大,整个景区工作人员不过50多人,要加强监控,一一防堵涂鸦很难做到。“即使抓了现行,我们也没有处罚权,甚至连罚款都做不到,只能劝说涂鸦者离开。”由于是历史古迹,白玉塔内墙还无法进行粉刷,对涂鸦的起码遮盖都难以做到。“景区只能眼睁睁看着涂鸦内容一层摞一层,占满墙体。”杲志强无奈地表示。至于甲午古炮炮身上的刻字,更是永难磨灭的“伤痕”。
采访中有社会学者建议,我国应对破坏文物古迹的涂鸦行为立法严罚,杲志强对此也持赞成态度。“处罚不仅要从经济层面进行,必要时还应追究刑事责任。”杲志强认为,制止住涂鸦之手,还可以消除“破窗效应”。“如果一处古迹清洁如新,便没人会忍心在上面乱涂乱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