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一场活动,十几个人围着一个MM狂拍,大家都谈不上前期策划,MM的表情姿态是一样的,包括好的表情抓的也差不多,大家器材、镜头也差不多,角度、机位也差不多,你觉得拍出来的片子能有多大差异吗?
差异肯定是有,但也确实不大,(除了一些顶级的牛机成象的质感和象220这样顶级的长焦牛头拍出的确实有差别,其它真没你想象的差别那么大)
菜鸟会多按些快门,所谓“大师”可能按得少点,好在量能补质,老鼠在打字机上蹦多了也能出一名沙士比亚的名句——所以,如果按最终好片和一般片差异来衡量,我想在拍摄中差别应该不会超过30%
所以,千万不要迷信这类拍摄活动中“大师”能比你强多少。
那么剩下的就是后期了
与其说后期是PS技术,其实我觉得真不如归结为审美能力的差异
PS中如何调出一种颜色,其实很简单,难的是你应该把它调成什么颜色
画面中的元素和色彩都是素材,你要表现的是情绪
如何用这些形式去表现内容,是最考摄影师的东西
我想后期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
1、选片
你拍了有500张,500张里选出5张,算百里挑一了,现在难的就是,你能不能在一百张里挑出哪张最好?
这就是个审美能力了,其实大多数人挑不出,可能错失了些好的,倒把一大堆不昨地的瞎处理一番放上网上,除了在网络上增加了一堆数码垃圾,毫无意义
选片的过程其实也是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好好选,删掉的时候想一想,通过选片,你知道下次拍摄时,有些情况下是不应该按快门的,因为按了你回去也会把它删掉
2、裁剪
裁剪是个重新构图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个再创作的过程
都说摄影是减法,怎么裁更突出主题,更好表达你的情绪
这里一点没涉及PS技术,完全就是你再创作是不是能出些创意了
多来几次裁剪,你自然会知道下次拍时,你会考虑到如何组织画面了
3、局部处理
其它处理统统归为此类:主要包括色彩调整、色调、磨皮、锐化、选区加工,甚至是素材组合(所谓的新现代经典摄影法)
还是那句,怎么做简单,想出要做成什么样的难
这些想法很多是可以实现在拍摄前期,也可以实现在后期加工——能出片是王道,英雄不问出处
当然你如果还是拘泥于拍摄过程中要完成大部分创意,那也无可厚非
现在的问题就是:当你眼睛看着取景器的时候,脑子里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PS其实不是PS,
当掌握一定PS技巧后,PS不是技术而是审美能力的直接反映了,
而审美力直接决定了一个摄影师能走多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