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第一旅游网:www.toptour.cn
[摘要] 9月2日,中国著名动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的新书《钦州的白海豚》在南宁发布。发布会上,潘文石透露了其科研团队最新的科研成果——钦州白海豚不仅与其他中华白海豚外形有区别,科研人员还在一只海豚身上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基因型,确定钦州白海豚是一个独特的地理种群,呼吁保护白海豚,为其留下一片栖息地。 |
| 9月2日,中国著名动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的新书《钦州的白海豚》在南宁发布。发布会上,潘文石透露了其科研团队最新的科研成果——钦州白海豚不仅与其他中华白海豚外形有区别,科研人员还在一只海豚身上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基因型,确定钦州白海豚是一个独特的地理种群,呼吁保护白海豚,为其留下一片栖息地。 2004年,潘文石偶然了解到北部湾海域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面临生存危机。2005年,潘文石带领团队在钦州建立了北京大学钦州(三娘湾)中华白海豚研究基地。从此,在钦州对白海豚进行了长达近10年的专门研究和保护。至今,潘文石团队共收集到了18万张海豚照片,上千段视频及数千个GPS定位点,以了解海豚的活动范围、种群、季节性迁移、发情、交配、产仔、觅食等方面的初步情况。潘文石研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西钦州三娘湾海域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已经超过170头,这是近年来中国北部湾地区观测到的最大一群中华白海豚。 多年来,潘文石为保护三娘湾白海豚奔走疾呼,2005年,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一份委员提案,让钦州工业发展的规划布局撤离三娘湾。2012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他又联合多名委员提交一份建立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的提案。在潘教授等专有学者的呼吁下,钦州市调整了工业布局,三娘湾海域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华白海豚世代栖息地之一,被誉为“中华白海豚的故乡”。 据介绍,潘文石与海豚的不解之缘来自幼年的特殊经历。60多年前,在汕头的一个海边,10岁的潘文石,每天放学后都会到海边游泳。一天,他一如往常地跳到海里,可他没料到台风来了,浪非常大,怎么努力也游不回海滩。当他绝望地撑开双臂平躺在海面上时,两只海豚将他托起,将他送回到了岸边。此后,他到海里游泳,都会有一只海豚陪伴在他的左右,直到他考上大学。发布会上,潘文石动情地说,他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在研究白海豚。(作者 孟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