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南方日报
昨日清晨,6时50分,“中国渔政306”船慢慢进入西沙永兴岛港口。 经过一个晚上在汪洋中的颠簸,这个无数次在国人梦境里出现过的海岛,在万丈霞光中,如梦如幻地展现在大家的视野里。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坐上中巴还没到两分钟,记者住的地方到了。由于一路颠簸,大家饥肠辘辘,当记者将诸多的摄影器材及行李搬进房间时,却发现准备的定安粽子、饼干、水果等干粮落在了送行的车上。 但大家发现旁边就有超市,进去一看,可谓琳琅满目,各种饮料、小吃、干粮及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再一打听,价格竟然跟海口一样,让人大感意外。 记者看到,出了西沙超市,在这条区区几百米的北京路上,工商银行、移动公司等,都设有西沙办事点。再查看手机,信号满格,网络通畅,甚至可以随时跟QQ群里的朋友畅聊。可见,这些年来,永兴岛的各方面建设突飞猛进,岛上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了。 在岛上,船员和记者吃饭都被安排在住处旁边的食堂里。食堂整洁有序,大家排队打饭,吃完自觉收拾碗筷。不同的是,食堂的饭点基本比海口早1个小时,晚饭17时就开始了。 岛上人告诉记者,晚上如果觉得饿了,还有小店提供烧烤等夜宵。 步行在永兴岛的北京路上,记者真切地感受到,这里就是一个浓缩版的小镇,人们生活平静祥和。永兴岛并不荒凉,岛上有商店,还有医院、图书馆、博物馆,还有港口与机场。 在永兴岛的第一天,这里的一切对于记者来说都是新鲜的。在这里经历与见证的一切记忆,对来岛的人都是美好而珍贵的。 “西沙归来不看海” 这是一个小岛,只有2.13平方公里,却有一种无言的大美。能登上永兴岛,真是一种幸福。 美在蓝。你看那海,蓝得无边无际,蓝得无心无肺,蓝得无比纯粹。走近海,水是无色的,清澈见底,沙子、礁石、小鱼,一一可数—— 海把她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了你。这里,海水最深能见度达40米。眼光逐步投向远方,只见海水由浅蓝变深蓝再变墨蓝,最后与蓝天相接。而在海的蓝面前,天的蓝则要逊色许多。 这些海水,如果在相机里记录下来,简直就是一块块浑然天成的翡翠,或者干脆是一块柔软无比的丝绸。海面上渔船随波涛摇曳,让人产生它是贴在一大块玻璃上的错觉。 摄影师说,在这里,不用看取景框,随便一按快门,就是一幅画。 游客说,就是用分辨率不高的手机,也能拍出很美的画面。 怪不得人们要说,西沙归来不看海。 美在红。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哇!太美了!几乎所有的人都惊叹起来。大家并排站在船舱外过道里,一同观赏朝阳从海面上徐徐升起。只见,万丈霞光将碧空中的朵朵白云一一染红,而那炫目的霞光从云朵缝隙中,将永兴岛上的各种建筑物一一勾勒。岛上的气象站、办公大楼等标志性建筑,在变幻万千的霞光中,如梦如幻,如隐如现,令人目不暇给。许是被这样的美所震慑,我们不由得屏住了呼吸。只听得,周围响起了一片咔嚓咔嚓的相机快门声。 美在绿。路边,每走几步就有一颗椰树,被椰树包围的则是枇杷树、防风桐等各种各样的树,郁郁葱葱。烈日下,无论走到哪,都能很快就找到一片绿荫。岛上,有将军林,有全国各族青年团结林。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不知名的人士植下的几百棵椰树正在吐出一片翠绿。尽管要从海南岛上运来泥土才能种树,但永兴岛的绿化面积高达80%,远高于海南全省的60.5%。 美在人。走进岛上的唯一村庄永兴村,村民们热情大方。村民林健落落大方,毫不犹豫地把名字和电话都告诉记者。临走时,村民郑友机一定要请记者喝椰子水。本来,他家里有已摘下的椰子,但他嫌不新鲜,便新摘了几个。喝完后,他还要让记者带走些。 海南日报、南方日报联合报道组 特派记者 李科洲 张杰 李庆芳 赵洪杰 闫昆仑 项仙君 范南虹 前方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