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熙熙攘攘的黄金周刚刚过去不久,近日全国假日办征求意见,近八成网名表示“不满意”,并集体引发了全国舆论对旅游的热议。吃饱喝足,有车有房之后,必然要走出家门看看世界,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回顾三水发展的历史,在曾经民间热议的发展路线之争中,存在发展工业追赶南海、顺德的工业立区派与发展第三产业的生态立区派。还是古人说的好,形势比人强。任何产业发展不是来自于规划图上,而是来自于现实的基础,无论是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还是发展其他文化产业都要有必要的工业基础,实际上三水一直以来都没有完全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一定量的人口、基础设施的第三产业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三水这种“半吊子”的生态立区,可能让大量政府投入变成门可罗雀的公园。 近来,三水旅游动作不断,从“旅游美食节”到“厨王争霸赛”,可谓精彩纷呈。据媒体报道,黄金周期间三水接待游客约40.65万人次,同比增长51.77%,旅游总收入6690.27万元,与往年同期相比增长17.41%。如果说上述数据是喜人的,那另一个数据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据报道,10月18日到21日南风古灶陶艺节开幕三天8万余游客前来观光。如果我们进行数据对比,那么作为黄金周的三水区吸引游客量仅5.8万,而周六周日开幕的南风古灶却能吸引日均2.7万人次。看到数据不禁让人要问,为什么三水一个区的旅游的吸引力竟然和南风古灶一个小小的公园不相上下? 也许在媒体报道中就可以得到答案,南风古灶陶艺节的学生DIY创意集市,人群熙熙攘攘。来自广州美术学院陶艺系的大四学生徐华章生意不错,仅开工几个小时,就有近千元进账。他自制的陶艺受到游客的青睐,一群人把他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看到学生赚得盆满钵满,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魏华欣慰地说:“石湾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新鲜血液,学生们找到了生存的落脚点。南风古灶最大的改变就是有了造血功能,给年轻人创造创业平台。” 南风古灶发掘民间力量,让更多的人搭车赚钱,政府已经从投入中转型,民间的力量逐渐取代政府的力量推动旅游的发展。而三水的旅游发展模式仍然是以政府主导,企业配合的工业化模式。在新的时代,自助游、自驾游将会成为旅游的主流,这就需要不仅仅是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验别样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寻求安顿心灵的地方。如果我们迷信于只要搞些美食、美景就能吸引游客,那恐怕过于天真了。 实际上身边的例子就有很多,比如佛山的岭南新天地,一片旧街区重建后,其实也没有什么叫得响的景点,但就是大量的商家,尤其是各种美食的入驻,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带旺了整个区域。或许,我们该重新思考,该如何下好旅游这盘棋,尤其是需要再次发现民间的力量,推动商业模式的更新,或许旅游目的地才会真的属于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