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33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融入旅游焕发蓬勃生机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3-11-8 09:48 | |阅读模式
文化融入旅游焕发蓬勃生机中国旅游新闻网     2013-11-07 09:01:54     手机看新闻   我要加盟
   字号:T | T

0


  近年来,梅州市充分发挥“山水人文和”资源优势,实现文化与旅游亲密“联姻”,并以文化旅游引领生态产业蓬勃发展,促进农民长效增收致富。“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在珠三角等地区乃至海外华人华侨中渐渐广为流传,八方游客纷纷涌入“世界客都”。在去年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近30%的基础上,今年1至9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0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和19%。预计到年底,全市接待游客可达1800万人次以上。
  练好内功
  文化旅游实现深度融合
  在“广东最美古村落”梅县雁洋桥溪村,记者看到,建于清末民初的继善楼等近20幢客家民居错落有致,溪上古桥与白墙灰瓦的古民居相得益彰,一幅客家民俗风情画卷映入眼帘——这是 由广东 宝丽 华集团投资6000万元进行开发的旅游景区“桥溪古韵”。景区今年9月对外开放以来,其客家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焕发出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桥溪古韵”的开发,是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的重点项目之一。去年3月,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决定》,全力整合资源,发挥“山水人文和”资源优势,并以雁洋生态旅游产业园为核心,打好 “叶帅牌”,念活“山水经”,凸显客家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宗教文化、创意文化等六大特色,打响“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设计在客都”特色品牌。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雁洋生态旅游产业园已初见成效。仅以叶剑英纪念园为例,以往该园全年的游客量在25万人次左右,一年多来却呈现“井喷”态势,今年1月至10月份,接待游客量约150万人次。
  雁洋核心区一系列项目的建设,是我市特色区建设积极抓好重点项目、实现重点突破的缩影。为充分发挥文化、生态优势,我市各县(市、区)“各显神通”:梅县加快推进明山名园、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建设;梅江区建设好客家文化产业基地、攀桂坊、客天下旅游产业园;平远县充分依托五指石、相思河、上举龙文等生态休闲景点,全力打造“休闲胜地,生态慢城”;大埔县在去年荣获“广东省旅游强县”的基础上,利用名人名居和千年古刹等历史文化,大力开发建设李光耀祖居、张弼士故居和万福寺、泰安楼等景点景区;五华致力打造狮雄山秦汉文化产业园……目前,梅州共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3A级以上景区共23个。全市共有旅行社36家、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近20万人。文化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激发了投资旅游的热情,去年以来,全市共引进文化旅游项目88个,总投资达352亿元。今年动工建设的项目42个,年度投资达46亿元。
  做活外功
  借助节庆活动扩大影响
  我市致力“做活外功”,借助文化品牌赛事、节庆活动推介梅州,宣传梅州,极大推动了梅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如去年在梅州举办的首届世界客家艺术节、央视“国庆七天乐”,以及今年在梅举行的央视“星光大道”华南地区选拔赛、央视“秋晚”、世界客商大会等活动,让梅州声名远播,扩大了影响力。
  与此同时,去年以来,我市在央视第4频道、凤凰卫视、广东卫视的黄金时段投放梅州旅游宣传广告,还到台北、香港、厦门、深圳等地举办宣传推介活动,有力推动了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全市广泛开展“我带大家游梅州”活动,加强与中国联通合作,创建新浪、腾讯微博、开通“掌上梅州”微信等公众平台,大力开展梅州十八景和梅州主题旅游线路评选活动,极大提高了梅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我市坚持文化与旅游共生,致力打造的“一县一节庆”的品牌活动也有效提高了梅州的知名度,比如梅县的金柚飘香文化节、平远的慈橙文化旅游节、蕉岭的金桔节等。
  成效显著
  产业发展引投资促消费
  随着市委、市政府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以来,我市共新增三星以上酒店6家,皇家名典、联康威尔斯、五华国际、平远富港、丰顺宝丰等一批高端酒店相继开业,还有5家五星级酒店、6家四星级酒店正在加紧建设中。与此同时,还促进景区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目前,雁洋镇由农民开办的具备自驾游接待能力的“农家乐”饭店有近200家,经营得好的年营业额高达近百万元。位于该镇的灵光寺景区自2003年被广东华银集团有限公司接手之后,该公司为当地农村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50人,并新建45间土特产商店,为附近农村解决就业60多人,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辐射带动了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记者走访中国客家博物馆、客天下客家小镇、梅县南口南华又庐等地,看到了一组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客家主题系列泥塑作品。它们均来自我市青年泥塑家刘沅声之手。梅州的旅游市场日益蓬勃,让刘沅声的泥塑深受游客欢迎。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的产值约4000万元,随着我市文化旅游的发展,该公司看准其中商机,融入客家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去年,该公司年产值实现6800多万元。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直接推动了扶贫开发“双到”战略的系统实施,带动了农民创业就业,很多农民由一季水果收入变为四季旅游服务收入。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066元,比增15.8%,尤其是梅县作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476元,增长20.5%,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沙发
发表于 2013-11-8 10:31 |
浏览欣赏支持!
板凳
发表于 2013-11-8 10:56 |

浏览欣赏支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03 |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3-11-8 10:56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您的浏览支持。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03 |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3-11-8 10:31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您的浏览支持。
6
发表于 2013-11-8 12:45 |
浏览欣赏支持!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