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发表于 2013-12-11 07:16
|
|阅读模式
二、“看”的艺术──镜头语言的特点 学摄影最关键的是要学会“看”。对于摄影师来说,“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镜头毕竟不同于人眼,照片也绝非真实的再现,而瞬间的凝聚又将人眼常不注意的局部加以放大了。我们首先得分清摄影与人眼的两种不同的“看”。
摄影的造型感觉从总体上来说主要由镜头感与瞬间感两个方面组成。镜头所见并不等同于人眼所见,所以照片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与以人眼感受为基础的传统绘画很不相同,摄影有其视觉语言传达方面的特殊性,而与此同时,这些独特性也就成了它自身的局限性,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一是视觉的,与听觉的或触觉的感受不同;二是平面的,与立体、有深度感的真实感觉不同;三是静止的,或者说是瞬间凝固的形态,与处在运动中的真实状态不同。特定的角度形成特定的造型,除了瞬间控制以外,摄影的造型直接受制于拍摄角度,因此,摄影的智慧也可以被认为是角度的智慧。人像摄影中的造型与画面构成主要依赖于四个可以调节的维度:拍摄距离、拍摄高度、拍摄方向和镜头焦距。
1、镜头性
从镜头中看到的影像在视觉感受方面与人眼直接看到的实物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人眼看东西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我们只是将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我们想看到的东西,而对于周围景象与背景的情况极少顾及。镜头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动性,只要是其视角范围内的东西,不分主次,都被“看见”。另外,人眼看东西,由于是双眼同时看,所见景象是立体的,而单眼的镜头就不具备这种功能,因此景物相重叠的部分就显得非常突出,这也就是拍照片为什么要特别注意不良重叠问题的根本原因。另外,不同焦距的镜头,其视角与透视关系也不相同,短焦距的镜头会夸张透视,并使近处景物产生扩张变形,而长焦距镜头则会压缩透视,它同样会使景物的立体关系发生变化。如用广角镜头拍摄特写人像,则应考虑到其扩张变形被观众接受的程度,而采取过长焦距的镜头拍摄头像,则同样要考虑头像被压缩变形的程度。一般说来,拍摄人像照片,宜采用标准镜头与中焦镜头,标头适用于拍摄全身像与大半身像,而中焦镜头则适用于拍摄半身像与带肩的头像。若采用广角镜头拍人像,最好将人物安排在居中位置,因为画面中央的变形最小,而边缘变形最大。采用较长焦距的镜头拍头像,为避免脸部的压缩,可采取正面与正侧面拍摄的角度,将变形控制在最小限度。
摄影,人像,理论 人像摄影可以将现实转化为梦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