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56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实摄影:半衰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3-12-21 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纪实摄影:半衰期
2013-12-19 07:10   来源:环球网     网友评论 16 条   进入论坛
团购: 耐司NISI专场 品胜PISEN专场 碳纤维三脚架 摄影包
现居纽约的美国女摄影师Maisie Crow在影集《半衰期》(Half-Lives)中,用相机记录了乌克兰斯拉夫蒂奇居民的生活片段。这座城市收留了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从普里皮亚季撤离的全部居民。今天,这里却因经济不景气而弥漫着萧条的气氛。尽管生活一直拥有平和的表象,但在人们心中,核泄漏的阴影也许永远不会褪去。
1986年,“切尔诺贝利”变得人尽皆知,它就像一个被诅咒的黑暗名词,总会让人联想起阴森不适的画面。身患绝症的儿童、被遗弃的破败房屋……从那时候开始,人们开始恐惧原子能。事故发生后,前苏联政府砍林开荒,在距离核电站50千米之外的地方搭起新城斯拉夫蒂奇,用来取代旧城,安置辐射难民,为他们提供新居和生活设施。不久,苏联解体,斯拉夫蒂奇成为前苏联建设的最后一座城市。在这里生活的人,都是那场灾难的当事人及后代。在市长的眼中,普里皮亚季代表的是挫败和毁灭,是一座“失落之城”或者“逝城”,而斯拉夫蒂奇则象征着“重生”。
2000年,在国际压力下,乌克兰政府关闭了最后一座核反应堆,致使大量斯拉夫蒂奇居民失业。退休职工只能靠微薄的津贴生活,人们不知前方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面对这座城市并不乐观的前景,家长不禁为孩子们的未来担忧。一位退休的母亲说:“辐射并不会令核电站工作者恐惧。他们不害怕,生活在斯拉夫蒂奇的人们也不害怕。对于恐惧,大家都厌倦了。”但是她又说道,“这里的人真正害怕的是像失去普里皮亚季一样失去斯拉夫蒂奇”。
摄影师为影集取名为“半衰期”,在医学上,半衰期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而对于被“切尔诺贝利”侵袭的生命而言,在他们的身体和精神上,遭遇核辐射的伤痛正在以怎样的速度慢慢淡化和愈合呢?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3-12-21 20:23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1:56 | 只看该作者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3-12-21 20:23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2-22 12:14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学习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2:37 | 只看该作者
秋之韵 发表于 2013-12-22 12:14
浏览欣赏,学习支持!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2-22 15:04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5:56 | 只看该作者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3-12-22 15:04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2-23 19:4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顶贴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3 20:37 | 只看该作者
娄群才 发表于 2013-12-23 19:42
欣赏,顶贴支持。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