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7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村落保护走向“云服务”时代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3-12-29 09:32 | |阅读模式
古村落保护走向“云服务”时代中国旅游新闻网     2013-12-29 08:53:10     手机看新闻   我要加盟
   字号:T | T

0


范和村地处稔平半岛西北端、大亚湾畔,该村村民准备表演陆龙船。 张由琼 摄
  传统古村落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远比文物更为深邃。在广东17.9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400座过百年古村落星罗棋布,共同见证广府、潮汕、客家、雷州四大民系在这片土地留下的奋斗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些古村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在推土机之下消失,有的则沦为“空心村”任由自然破坏。为了对这些散落在海角山间的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日前,广东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梁伟发带领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部分委员专家深入走访粤东地区古村落,开展“整合资源·加强岭南古村落传承与保护”专题调研活动,为进一步活化当地文化资源出谋划策。
  与此同时,由财政部批准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结构的中国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云服务"平台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调研组组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白洁表示,这一平台未来将有望向公众开放,吸引全社会参与到古村落保护事业中来。该项目前期以广东两百多个古村落作为示范,对其丰富的文化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是多学科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这将大大提升我省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水平,其所具有的创新意义在全国将具有示范效应。
  引领“侨家大院”重焕生机
  位于汕头澄海区西北部的前美村,是潮汕地区的著名侨乡,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中,素有“岭南第一侨宅”美誉的陈慈黉故居,堪称侨居的代表作。宅第连片成群,气势恢宏。游人漫步其间,可谓移步换景:迂回联结的厅房,洋气十足的柱身,生动灵巧的木雕,精美如挂毯一般的彩色瓷砖,恍如步入历史时空,让人目不暇接。整座大院堪比一首凝固而充满韵律感的“交响诗”。
  百年侨居完整无损。但遗憾的是,这样一座中西合璧、汇聚优秀民间工艺的建筑精品,却因地处偏僻,人们对其价值认识有限,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记者目之所及,古村落游人寥寥无几。大院内上百间居室,只有几家留有少量实物和图片,或开设零星的茶室和工艺品商店,其余大部分空空如也。
  遭遇类似情形的古村落并非仅此一家。地处潮州潮安县的龙湖古寨,还完好地保留着过百座明清建筑。古寨在其鼎盛时期,有过万人和睦而居。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舍弃老宅,搬到寨外。目前古寨只剩下一千多人。冷清的街道两旁,昔日豪宅关门闭户,显得十分萧条。
  “村民们手里藏着宝贝,却不懂得如何利用。”梁伟发认为,古村落的文化价值要得到发掘,必须具备产业意识,进行合理开发。“文化是古村落的内涵,还需要以旅游作为载体,形成产业才能带来效益。”
  “无论潮商在海外怎样发展,他们总也不会忘记家乡。”在省政协文史委专职副主任梁川看来,与乔家大院的“晋商文化”相比,“潮商文化”的内涵更是可圈可点。他认为,如果有优秀的文艺精品带动,陈慈黉故居也可以成为广东的“侨家大院”。
  梁伟发还注意到,除了“侨文化”留下的建筑瑰宝外,前美村里别具一格的“潮文化”,如茶道、戏曲、刺绣、雕刻等,也应在旅游中得到推广。省档案局局长莫震建言,今年6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的侨批档案,如相关文化能在前美村得以展示,将为当地旅游开发增添一道亮色。
  “对于古村落的保护,政协应发挥桥梁作用,找到履职与推动地方发展的契合点,创造机会便于社会各界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梁伟发总结道。
  摸查传统村落“家底”几何
  古村落一砖一瓦的背后,都可能蕴藏着不一般的人文价值。只有对古村落的“家底”了然于胸,才能让相关开发有据可依。不过,古村落包含的文化信息过于庞杂,从摸得着的建筑、家私、藏品、古树、古井,到口耳相传的民俗、非遗、传说,都需要全方面的把握和管理。
  近日,财政部批准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基于大数据结构的中国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云服务"平台建设”浮出水面。该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企业信息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大型软件开发方法和应用团队五方协作。这将进一步提升广东古村落普查和保护的技术水平。
  据了解,该项目以广东的古村落作为范本,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三维数据采集、手绘图等形式。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韩中伟说:“以大数据架构建立原创数据库,可以让零碎的信息形成结构,使读者一目了然,这既能适应古村落的管理要求,也能满足不同学科的研究目的。”
  数据库能为执法和规划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证据资料。“当古建筑的风貌发生损坏时,我们就可以进行调档取证。”韩中伟介绍。更神奇的是,这些数据还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联系和比较。“即使某条村的古桥已经被损坏了,我们也可以从数据库中的相似背景条件下的样式中取得有效借鉴,对桥梁进行复建。”
  “在完成"云服务"平台的信息挖掘和遴选机制设计之后,这一平台最终将开放给公众,让其参与。”韩中伟介绍,未来的学术研究机构和网民不仅可以共享“云服务”平台上的资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大众知识生产平台对古村落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这将大大提高公众对古村落保护和传承的参与度,也使云平台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
  韩中伟向记者透露,目前,该项目正在筹备编撰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的指导手册,对古村落数据搜集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古村落数据搜集工作将在明年3月正式启动,数十个古村落的数据搜集工作预期明年底可以完工。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实习生 何张阳


沙发
发表于 2013-12-29 13:57 |
浏览欣赏,关注支持!
板凳
发表于 2013-12-29 15:36 |
浏览欣赏支持!
地板
发表于 2013-12-29 15:53 |
浏览欣赏支持!
5
发表于 2013-12-29 18:14 |
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20:33 |
渔水翁 发表于 2013-12-29 18:14
浏览支持,谢谢分享。

谢谢您的浏览支持。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20:33 |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3-12-29 15:53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您的浏览支持。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20:33 |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3-12-29 15:36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您的浏览支持。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20:33 |
秋之韵 发表于 2013-12-29 13:57
浏览欣赏,关注支持!

谢谢您的浏览支持。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