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64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话苏文:推开六百万照片的时空之门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4-1-2 21:07 |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photofans.cn 佳友在线 作者:吴栋       来自法国的马斯•苏文(Mass Sauvin)凭借展览“硬盘”摘得了粤北摄影节的大奖。从六年前开始,苏文陆续从长三角地区的一处电子垃圾回收站里带回了上万只硬盘、手机,通过家里的老式计算机,苏文从中发现了几百万张照片。在这庞大的数字的背后,是全球化时代脚步下中国最真实的缩影。
我们也采访了苏文,听他说说这个展览:

photofans:苏文你好。说说你的这个项目吧,你是怎么开始收集这些照片的?
苏文:我一直会收藏一些当代艺术作品,照片也是其中之一。同时,我也十分关注中国的老照片。而我平时工作与计算机有关,因为工作原因,我会和电子垃圾回收站的人打交道,那里总是堆满了各种电子元件,有人会去那里“淘金”,捡些可用的回去,硬盘手机什么的。而且你也知道的,现在照片大多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空间里。在回收站有很多硬盘、手机,它们并没有损坏,只是因为容量太小或是太旧了,没有人看得上,它们最后都会被拿去融掉,去提取一些元素,比如金、银、铜什么的。
那时我想,我何不把这些硬盘、手机拿回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老照片或是其他什么有趣的东西,就这样开始了收集。出乎意料,真的有很多还可以用。这个项目的名称“硬盘”也是由此而来。

电子垃圾拆解地(注1)

photofans: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苏文:大概六年前开始的。

photofans:但是有些东西,现在的电脑应该读不出。
苏文:嗯,但我可是做计算机的,有办法把它们都弄出来。

photofans:喔,对。你大概搬了多少硬盘回去?
苏文:这个我倒没统计过,少说有几万吧。

photofans:这里有个问题,你实际上并不知道里面是不是有照片,也不知道硬盘是不是还可以用。
苏文:是的,开始总是最麻烦的。我要花大量的时间一块块试,用软件搜索图片。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坏的;有的硬盘里只有几十张照片,有的则有几万张。我把它们都导到一起,存在我的一个硬盘里。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21:08 |
photofans:一开始你想过怎样处理这些照片么?
苏文:没有,开始我就只是不断的收集,让它们慢慢装满我的硬盘,虽然我也会翻看其中一些,但只是随意看看。不过后来,我发现它们实在是太多了,囤积了太多。就像一个铺满了各种图标的电脑桌面,或是你买了很多新家具回家,却没有把一些老的没用的处理掉,乱乱的那种感觉。我是处女座嘛,东西一乱就受不了,总想整理下。
于是,我慢慢开始编辑整理这些被丢弃的照片,想把它们展示出来,如实地展示,让别人去看这些过去的故事。它们有的是关于中国,有的则是人类所共有的,也有些我完全摸不着规律。有一些普遍的主题,比如生命、爱情,旅行,工作,你在任何国家都能看到这种照片,但照片里却是属于私人的回忆。当然我一直寻找与中国有关的元素,在看照片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有特色的主题。比如说,你会看到许多拍人喜欢拍食物,这些照片有很多是长方形的,但在2014年以后,拍食物的照片构图渐渐成了正方形的,而且还用了滤镜,这个现象越来越普遍。我还注意到,有很多人喜欢拍一些雾霾的照片。不过,开始我是不知道他们拍的这灰灰的照片是干什么的,但我发现,在这些照片之后的五六张图片里,有很大几率会有一张PM2.5的截图,PM2.5的数字都非常大。于是我便猜测,他们拍的是雾霾天。其实,这PM2.5截图也是很有趣的。因为里面有很多图片并不是拍的,而是截的。这些截的图片在一些拍摄时间较早的照片中间之间是看不到的,大概在2011年以后渐渐多了起来。我还出乎意料地发现了一些艳照,但我想这个并不适合展出。
这些主题,有的在我开始整理前是完全想不到的,它在整理的过程中慢慢浮现出来,让我很吃惊。

食物照片
人们喜欢拍摄食物照片

photofans:我想了解下,你到现在一共看过多少照片?
苏文:我想一下……最近更新的数字是6176198,计算机统计的。

photofans:这数字太遥远了,你怎么做到的?
苏文:其实还好,因为里面有很多照片都是差不多的,看一张用不了几秒钟。一个月可以看十万张。

photofans:这些差不多的照片你怎么挑?
苏文:我是凭第一感觉的,感觉哪张顺眼就选哪张。

2014年后,食物照片构图渐渐成了正方形
2014年后,食物照片构图渐渐成了正方形。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21:08 |
photofans:你会如何编辑它们?
苏文:这个项目,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庞大的资料库,有很多可能。我自己会将其中一些有意思的组合成手工书。也会有其他形式的扩展,大约两年前,我和一个动画片导演岩焱合作。他在我这里选取了几千张照片,以每秒8张的频率制作了一部短片。让人能够快速地浏览大量的照片。里面有几个不同的主题,有的是自拍,有很多人会拍的同一个景点,有蓝天白云,也有那些跳起来合影的瞬间,他把它们做成了一个有轨迹的跳跃,非常好玩。

photofans:你刚才说到了资料库,这么说你视其为一个资料库而非艺术品?
苏文:我觉得这并不冲突。因为我们一般所说的摄影,是人观看世界,在其中框下自己想要的画面,变成自己的照片。通过收集照片来收集世界,世界就是一个大资料库。而我在一个小点的资料库里,框出自己想要的,这也是我自己的作品。
摄影艺术品,是艺术家带着理念,精纯地用相机框下的他们眼中的世界。我举个例子吧,资料库就好比一桌满汉全席,由许多人烹制。艺术品则像一位特级厨师精选上等食材作出的定制套餐。一个广大,一个精深。

在外滩边拍陆家嘴的照片很多
在外滩边拍陆家嘴的照片很多

photofans:我想到了本届摄影节的主题“告别经验”,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因为你这个作品,它的确是用了一种“告别固有”的手法,然而它里面的内容,又出乎意料地回归了摄影最原始的东西——记录。
苏文:这是摄影诞生时候就存在的本质属性,告别不了。这些照片,誓如纪念家庭生活,证明到此一游的旅行计划。都是最基本的,以记录为目的的记录。

photofans: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还是艺术家?
苏文:这个一直有人问我。我觉得自己是收藏家,也有人说我是艺术家。我觉得无所谓。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21:09 |
photofans:平时会拍照片么?
苏文:拍得少。现在照片太多了,上网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各个角落的样子。拍照片太简单了,戴着照相眼镜,按个按钮就是一张。

photofans:我想知道,作为一个欧洲人,你如何看照片中的这些主题?
苏文:正如我刚才说的,有些主题,在中国有,在欧洲也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是共有的。而有的主题,比如说拍食物,拍成方的,我猜想那时候Instagram在中国流行起来了,而Instagram在那之前就在西方流行了。另外,比如说雾霾,那是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我相信,如果狄更斯1837年正巧遇到了达盖尔,他或许会为《雾都孤儿》拍一张封面。

有关雾霾主题的照片
有关雾霾主题的照片
有关雾霾主题的照片

photofans:在欧洲,人们会不会也这样轻易地丢弃自己的记忆?
苏文:我并不赞同你说的轻易丢弃,因为这些照片文件,它是可复制的,被遗弃的可能只是一个副本,它或许有很多备份,有的可能已经打印出来了,以实体的形态流传。而地域性我觉得,有些旧的东西是必然会被淘汰的,不能通过地域性去划分。

一些雾霾照片后会跟一张PM2.5贴图

photofans:最后,我来告诉你一个秘密。
苏文:喔?你说。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21:09 |
photofans:其实我来自异次元空间的地球,在我们那个次元里,有一个名字与你相近的人,也做了一个和你类似的项目。不过他收集的是底片。
苏文:嗯,异次元空间的地球?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的确,底片是这样,他那个更珍贵些。不过底片反映的,大概2005年之前那个时代的东西,后来数码流行起来了,底片就少了。不过我觉得,无论是底片还是文件,照片本身还是叙述一个过去时间所发生的事件,这个不会变。

photofans:我觉得我还可以想象这个项目的另一个形态,一旦进入了全民云储存,提供服务的公司万一倒闭了,关闭了服务器,那些储存的文件也就消失于无形了。
苏文:全民时代或许还需时日。而且如果是收费的云空间,它会提醒你转移数据。当然不排除你说的这种可能性。

photofans:还是多备份来的安全。
苏文:是的。对了,你刚才说的那位异次元的朋友,你也采访过他么?

photofans:嗯,有采访过。
苏文:可以给我看下么?

photofans:链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21:09 |
注1:
该照片在本次元的地址:http://discovery.163.com/09/0709/10/5DPA9P4C000125LI.html

另,本访谈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