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
“Family”,这个看似简短的单词,却蕴涵了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每一个字母,都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单词“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爸爸和妈妈,我爱你们!)” 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过年是最重要的精神“补给”方式。1月16日,中国2014年春运已正式拉开帷幕,持续至2月24日共40天。预计客运量将达到36.23亿人次,比2013年增加2亿人次。而摆在中国“游子”面前的是,为买票“操碎了心”。 事实上,这种回家过节的“情结”,中外共通。不过,对于选择出行的工具却有略微不同。在美国,感恩节和圣诞节前后,同样出现运输瓶颈,他们更愿意选择自驾。而欧洲人在特别的日子里,则更多的选择飞机或高铁。在不同的回家路上,也发生着迥异的故事…… 【中国】 为买票“操碎了心” ● 节日:春节 ● 典型人物:农民工张峰 ● 关键词:“铁老大”唱主角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怀揣着理想,在外闯荡,酸甜苦辣不愿对人讲……”一曲《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唱出了多少在外漂泊打拼者的共同心声。 前方是不再熟悉却温暖的故乡,眼前是汹涌的人群,和一张似有似无的火车票。这是2014年1月,纠结于千万普通人心中的一道难题:去哪里买到那张载我回家的车票? 张峰,18岁外出打工,曾去过北京、广州、山东、安徽等地,如同漂流一族。从2000年开始在外地打工后,就只有2001年、2007年回过家。如今,他心里最放不下的是老家8岁的女儿,父女因长久分隔两地,关系变得生疏。 然而,买票的过程却愁煞了他。1月16日,张峰提前4小时来到上海市宋园路代售点排队。按照规定,1月25日的火车票在16日下午3点准时开卖。渐渐地,5平方米大小的代售站外已排起了壮观的队伍。 当排在第一位的购票者,被售票员无情地告知“没票了”时,张峰的心都凉了。当天晚上,张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拨通了女儿的电话,“爸爸今年说不定不回来了。”张峰无奈地说。 “不回来也行,把钱寄过来就好了,给我买个画板就好。”女儿的回答让张峰有些意外,但他不敢多想,只能埋怨自己,“过年很少回家,孩子看到别人都有父母在身边,自己没有,肯定有想法的,不怪她”。 今年,他必须要回家一次。1月17日一大早,张锋来到上海火车站北广场继续买票。上午10点,广播开始喊“大部分26日的远途火车票已售完,广东、福建方向的车票大部分销售一空”,队伍中有人开始提醒大家:“不要排队了,排了也是白排。”看队伍里的人基本没走几个,张峰还是坚持又排了30分钟,但等到的依旧是一句“没票了”。 “实在买不到28日之前的车票,那只能坐汽车回去了。”这是张峰最后的选择,他明白,汽车需要30多个小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尤其是冬天遇到雨雪天气,后果不堪设想。换作平时,车程8小时以上的客车他都不敢坐。 张峰还是相对幸运的,“终于抢到了两张22日的临时退票,我和表弟决定请假提前回去,终于能过个团圆年了!”张峰在给记者发来的短信中兴奋地表示。 对于像张峰这样的农民工而言,回家的路再长再艰难,回家过年的希望却一刻都未曾停止过。 随着网络购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各种抢票神器,在车票开售的第一时间就锁定自己的“目标”。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上海铁路局已经发售节前春运车票超过974万张,其中网售票占78.5%。 在中国,不少人春节回家的第一选择都会是“铁老大”,然而面对越来越难买到的火车票,不少人只得乖乖掏钱购买全价机票。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显示,2014年春运期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达4200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10%。 另一方面,不少中短途和倾向于“点对点”直达家乡的长线旅客,都转乘长途客车踏上回家之路。今年春运,上海长途南站预计将发送旅客96万人次,准备了3500辆次的加班运力。开售春运车票15天来,长途南站累计售出1月16日至2月6日(年初七)的车票11万张,其中网售超过4.5万张。从出票的情况看,除夕前一周将迎来客流的极端最高峰。 【美国】 恶劣天气下的惊魂一幕 ● 节日:圣诞节 ● 典型人物:小伙麦迪逊 ● 关键词:自驾是首选 美国也有属于自己的“春节”,在这个最热闹的节日前夕也会上演一出“春运大戏”。 在美国,感恩节和圣诞节前后,同样出现运输瓶颈,但坐火车的人很少。高速公路网络及沿途服务行业的大规模发展,使得美国人可以随意、自由地驾车旅行。 根据美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13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的感恩节假日期间,全美出行超过50英里的居民约有4340万人,出行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其中大部分民众依旧选择驾车出行、比例占到90%以上;约314万人搭乘飞机出行;还有大约140万人选择铁路、长途汽车和邮轮等交通方式出行。 圣诞节同样是美国的交通运输高峰期,千千万万的美国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据美国AAA旅游集团统计数据,有9500万美国人在2013年的圣诞节期间驾车或乘飞机出行。但2013年的圣诞让很多驾车出行的美国人有了一段不愉快的“被困”经历。 就在圣诞节前一周,一股强劲的冬季风暴从美国最南部一路北上,给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带来狂风、暴雪、洪水、龙卷风这样的极端天气。公路因为积雪结冰,例如俄亥俄州、俄克拉何马州路况非常困难。 美国小伙麦迪逊和姐姐卡洛在圣诞节前夕就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回家旅程。“我和姐姐差一点就见到了亲爱的上帝……”在与记者谈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时,麦迪逊还是一阵后怕。 再恶劣的天气,依然阻挡不了身居远方的美国民众归家团聚的热情,麦迪逊和卡洛去年12月24日一早就开车踏上了回俄亥俄州祖父家的路程,因为路况不好,开车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因此两人轮流上阵以减轻压力。 然而,惊心动魄的一幕还是发生了。 “突然就听到前面传来‘砰’、‘砰’接连四五次的撞击声,我就知道出大事了,赶紧踩刹车。但路面太滑,还是和前面的车追尾了。”麦迪逊当时正在驾车,幸好车速不快,只是撞坏了前车的尾灯。 开车门后就往来时的方向跑,边跑边挥手示意后方车辆赶紧停下,但惨不忍睹的情况发生了。后方车辆并不知道路面已结冰,想刹车已经来不急了。接二连三的巨大碰撞声响个不停,有些被撞之后停下的车主也跟着一边跑一边叫喊后方来车慢行,但于事无补。 车祸发生在俄州克里夫兰以东约30里处Painsvillie的高速路,警方第一时间将I-90南北向全线关闭,但是,路上已大排车龙,绵延数千米。这起连环车祸的起因是因为路面结冰,一辆罐装车在踩刹车时出现侧滑,翻倒于马路中间,庞大的身躯横亘在路面,堵住了后面车辆前进的方向。由于雪天能见度低,加上翻倒的罐装车制造的“路障”,许多车辆驶近后才发现不对,但已来不及了。所幸没有人受重伤,但返家过节计划受到影响。 在原地等待了3个多小时后,麦迪逊和卡洛终于重新踏上了回家的路,但这场惊心动魄的连环车祸让他们至今难忘。 【欧洲】 飞机、高铁齐“罢工” ● 节日:圣诞节 ● 典型人物:大学生艾伦 ● 关键词:应急措施缺失 在欧洲,由于汽油价格和汽车保险费的极速上涨,自驾出行已不再是首选。以英国为例,2013年7月,英国机动车基本险的价格为每年595英镑(约5850元人民币);同年10月,英国的汽油价格为每升1.32英镑(约合13元人民币)。据英国媒体报道,2008年至2013年,英国汽油涨幅超过30%,汽车保险价格增长了70%,但英国人的薪水仅增加了6%。因此,不少人在假期时都改乘飞机或“欧洲之星”高铁出行,然而驰骋欧洲各国间的“欧洲之星”高铁也有“罢工”的时候。 “2010年的圣诞是100年来最寒冷的圣诞节。”这是不少欧洲人记忆中最苍白的一个圣诞。 2010年11月末寒潮和强降雪侵袭欧洲多国,12月中旬后,大雪再次袭击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丹麦等国,英格兰西北部最大积雪厚度达37.5厘米;欧洲多座机场取消或延迟部分航班,“欧洲之星”火车晚点;多国政府应对天气灾害能力备受指责。 “那是我最失望的一天!”回忆起那年圣诞期间的出行经历,伦敦南岸大学学生艾伦还是一阵愤慨。“当时我在‘欧洲之星’伦敦一端的圣潘克勒斯车站,希望搭乘火车回比利时和家人一起过圣诞。”据艾伦回忆,当时很多旅客从车站检票口开始排队,一直排到车站外,仅马路上的排队长度就达到数百米。 一些人在寒风中的排队等候时间超过5小时。皮衣、围巾、手套、帽子以及手中的热咖啡都无法抵御长时间严寒。 滞留旅客的普遍心理是,不怨天,不骂天气,但却无法宽恕列车运营方。因为连日来,运营方不断通过高音喇叭建议旅客“避免出行”,但除此之外不提供任何车次信息。 “我认为,必须指责‘欧洲之星’。”荷兰公务员彼得·黑克曼说,“来的时候我们就被困在(英国)阿什福德站,我们被扔在月台上两个多小时,连杯咖啡都不提供,当时我们想,返程时不至于更差吧,结果就是更差。” 据悉,“欧洲之星”的“罢工”导致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共计约3.1万名乘客取消了原定行程,也影响到计划出行的2.6万名乘客。 另一方面,空中交通也不尽如人意。大雪导致欧洲各大中心城市如伦敦、巴黎、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等地的机场关闭或取消大量航班。伦敦希思罗机场向来扮演欧洲和美洲大陆间重要的航空中转站,而这个枢纽的瘫痪,使美欧间航空通道出现瓶颈。 美国人苏齐·德沃,原本准备尽快赶回华盛顿与家人一同过圣诞,结果却在希思罗机场席地而眠了整整两夜。“完全就是场噩梦,”就读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德沃说,“我只是想回家,但我觉得自己被劫持在一个可怕的世界里。” 欧洲航空安全组织当时发布报告称,欧洲航空交通一片混乱,其中以伦敦希思罗机场为最。 2010年12月20日,滞留希思罗机场的旅客近万。不过,这只是表面的“瓶颈淤塞”现象,因瓶颈引发的“连锁淤塞”更为严重,原本以伦敦为目的地、或必须经转伦敦的旅客滞留全球各大国际机场,数以万计。 一些英国旅客因此怀疑伦敦市政的危机应对能力。伦敦的上一场大降雪是在2010年12月17日,而雪停48小时后,机场、高铁等重要公共交通仍未恢复,加重整个欧洲交通的连锁混乱。 当时的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在公开场合发泄怒火:“显然,找铁锹、铲子、扫雪车以及其他一切能把积雪从飞机下清除并让飞机尽快动起来的工具,不该是一件超出人类智慧的任务!” 面对公众质询,英国官员不得不承认面对天气灾害的应对能力不佳,承诺展开调查。英国运输大臣菲利普·哈蒙德更是前往议会“领罪”,接受有关运输不畅的问责。 事后,哈蒙德向媒体透露,英国政府考虑就机场运行制定法律,相应法案通过后,监管部门将有权对服务不周以致影响旅客出行的机场处以罚款。 现阶段,英国民航局只能以等待安检旅客队伍过长、座位不足或卫生状况不佳等特定理由对机场处以罚款。新法案若能通过,监管部门将能够以“服务失败”为由作出处罚。按照《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说法,“服务失败”包括未能对极端天气情况作好应对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