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我要注册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
手机摄影
摄友聊吧
地区分站
每日签到
图片库
每日签到
光影中国网
›
【光影中国】
›
摄影资讯
›
21世纪新锐新闻摄影——我·见(上)
返回列表
查看:
983
|
回复:
5
21世纪新锐新闻摄影——我·见(上)
[复制链接]
十里河
十里河
当前离线
积分
238516
狗仔卡
电梯直达
主题
发表于 2014-3-10 10:0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2014-3-3 10:24| 发布者:
cpnoz
| 查看: 27| 评论: 0|来自:
李楠的博客
摘要
: 前面的话本文是今年9月我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系列展览之一《21世纪新锐新闻摄影——我·见》所撰写的策展人语。因展览即将开幕,贴出来,求教同行。图片为部分参展作品。全部参展图片和文字收入50周年纪念画册 ...
前面的话
本文是今年9月我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系列展览之一《21世纪新锐新闻摄影——我·见》所撰写的策展人语。因展览即将开幕,贴出来,求教同行。图片为部分参展作品。全部参展图片和文字收入50周年纪念画册《摄影中国》。(未经作者同意,文字图片请勿转载,谢谢)
中国新闻摄影,经历了自己的艰巨历程,行进到21世纪,籍由时代变革、文化思潮与科技发展的风云际会,渐渐催生出一株独具生态特点的新枝,在大众传播的丛林中摇曳生姿,别有深致。一批新锐摄影记者和他们供职的新锐报纸共同打造了这片活跃的风景。因此我将其命名为“21世纪新锐新闻摄影”,并以“我·见”作为关键词。“我”是指作品中强烈的主体特征存在,“见”则是指由此而来的富有特色的所见与表达。
中国新锐报纸视觉联盟年轻摄影人的作品是展览主要内容,特别感谢骆永红、何龙盛、崔波、王景春、李洁军、常河、岳强、安光系、张宏伟、縻红恩、杨嘉、许海峰等诸位的支持。
幕后英雄
2003年6月19日,在北京朝阳区高安屯非典垃圾处理场焚化炉前,工人穿着橡胶防化服作业。刘军摄
21世纪新锐新闻摄影
我·见
李 楠
21世纪,仅仅6年余光阴就为这个世界描绘了迥于往昔、异常绚丽的图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手段的结合与发展,产生了网络和移动媒体这种“多点对多点”的分众传播媒介,深刻而又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思想。
新媒体以互动便捷的方式提供海量信息;以草根文化的内核营造多元个性。以报纸为主的“单点对多点”的大众传播媒介,一方面须承媒体“新浪潮”之猛烈冲击,一方面已下市场经济之 “***大海”——残酷的行业竞争,多重的游戏规则,使得报纸必然在21世纪前所未有地变革创新,求生存,谋发展。
信息传递的图解化(information graphics);以“非写作”(non-writing)的方式向“非阅读者”(non-reader)提供“非文字”(non-text)的报道,成为报纸的传播新策略。
而一直以来以报纸为最主要传播载体的新闻摄影,当此时,既风云际会地成为报纸“视觉传播”的重要手段,也在这一过程中展露新的特征、呈现新的态势。
分述主要内容如下:
一、全球化视野
这一全球化视野从两个层面展开:
一是“我”拍全世界共同关心的新闻。
寻觅家园
2005年1月11日,班达亚齐海边附近的一个居民区,一名男子回到被海啸冲毁的居住地寻找剩余物品。张涛摄
在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摄影记者的角色不再由中央媒体所垄断。地方报纸,尤其是都市类报纸,主动地派出自己的摄影记者进行采访,正面回应全世界共同面对的喜与悲;并在新闻叙述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亮出自己的观点,站出自己的视角。这种情形在近年,已从几家报社的零星行动,变为大家心照不宣的习惯。
当地球已成为村落,当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纪录现实为使命的摄影记者无法再囿于一隅、袖手旁观;亦不能满足只转述他人话语解读世界,尤其当这话语是那么地模式化和稀薄。同时,现代科技也为打破这种垄断了却后顾之忧。
如2005年底的印尼海啸,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京华时报等报纸派出多名摄影记者深入灾难最前沿拍摄。
二是“我”的图片是给全世界观看的。
阿翁辞世
2004年11月11日21时,一名中年男子在巴勒斯坦驻华使馆外的草坪上怀抱阿拉法特的照片,点燃蜡烛寄托哀思。巴黎时间11日凌晨3时30分(北京时间10时30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巴黎逝世,享年75岁。徐胤 摄
这些新锐报纸摄影记者从新闻前沿发回的影像,其观察角度更具有信息功能,更富有人情味,更关注细节,视觉语言风格更接近国际化。而这些图片大量地在报纸上使用后,它们所散发出来的仅属于“我”的特殊气质,比垄断而单一的影像更能深入人心。
中国地方报纸摄影记者能够主动参与到世界新闻报道竞争的大舞台,留下自己的影像;同时在视觉语言上不断脱离宣传化和模式化,回归新闻摄影的本质,面向世界敞开胸怀,这固然是报纸特质化竞争的选择,但从摄影的角度讲,全球化视野使摄影师与其影像都在解读能力、职业自信和传播空间上得到了增强和拓展。
二、个性化彰显
这种个性化同样是从两个层面来进行的:
一是以摄影突出报纸自身定位的个性,关注与传统主流党报不同的内容,并以这些传神影像来形成“我”(报纸)特殊的社会观察视角。
看望老友
广东惠东一只小龟在破壳之后奔向大海。沙蟹、海鸟、食肉性鱼类都是幼龟的天敌,100只蛋里仅有几只能顺利孵化,从孵化到成年,海龟的成活率大约只有千分之一,目前海龟已成为濒危物种之一。潘劲松 摄
新京报在全国最早推出《城市表情》图片专栏(2003年11月)——报纸上的图片,竟然也可以有些无厘头,有些搞笑整蛊,有些没情没绪,甚至有些不知所云……如今这个专栏已经遍地开花,甚至于一些党报都纷纷采用,因为很受读者欢迎——这些看似琐碎无意义的瞬间断片,正是当下流水一般的生活真实而贴切的反映;也正是小人物们悲悲喜喜莫名情绪的自然流露。
南方都市报的《它世界》专刊,主角都是各种各样的动物,这些影像似乎颠覆了“镜头要永远对准人”的观念。但实际上,这些充满着童心与爱心的图片,恰恰最为符合报纸本身贴近市民、清新活力的定位。
这些新生影像内容,不宏伟,不深沉,却可亲可爱,使报纸在顾盼自雄追求报道的轰动效应之外,也大大方方柔情似水地成为人们的感情抚慰。
二是影像表达本身的个性化。
火海缚龙
2004年2月11日,广州花都区狮岭镇联合村六家回力胶货场接连起火,汹涌的火苗飞蹿起十米多高,黑烟滚滚,6000多平方米的货场陷入火海之中,消防人员奋战近四小时将大火扑灭。许冰 摄
摄影记者,尤其生于80年后的年轻摄影记者越来越喜欢和善于以“我”的鲜明个性为同质化的新闻报道注入个人独特风格。
“不一样”的影像成为摄影记者个人和报纸的共同选择。前者或许可归结为摄影记者个体早已有之的内在需要,但这种需要正是因21世纪报纸竞争与大众媒介的需要高度一致地结合在了一起。从此,这种“个性化”就不再是个人的自我表白,而成为媒体的锦绣衣裳,免却“撞衫”,就是成功。
这些年轻的摄影新一代,绝大部分接受了完整的高等教育,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这使他们往往在尚未熟悉摄影技术之前,先已拥有了较好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相机作为思想的工具,在他们手中,不断地被尝试各种光圈快门组合,图不惊人死不休;而他们的成长环境,较为安定宽松,却又异彩纷呈,他们没有前辈丰厚沉郁的人生经历作为观察世界的站立基石,却有足够的欲望审视内心的痛并快乐,以及与其职业遭遇所产生的碰撞,并就此以“我”的眼睛去捕捉镜头前的人与事——火灾现场也可能是一幅惊心动魄的水墨画。
此时,摄影固然不能脱离新闻的约束,但也成为摄影师与报纸的个性化表达。过去经常出现的对于某个重要新闻事件,大家往往都采用相似情节来交待的情况,正越来越多地被“不一样”的影像所取代。
世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QQ空间
收藏
0
分享
赞
0
踩
0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相关帖子
•
特拉法加美术馆15世纪的作品
•
冬日上海世纪公园
•
冬日上海世纪公园之一
•
《丹江大观苑世纪龙》
•
丹江大观苑《世纪龙》
•
世纪龙(2)
•
世纪龙雄姿
•
中华世纪龙宫【组图8幅】
•
世纪龙
•
世纪跨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秋之韵
秋之韵
当前离线
积分
472175
狗仔卡
沙发
发表于 2014-3-10 10:5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关注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四季风-帆航
四季风-帆航
当前离线
积分
532045
狗仔卡
板凳
发表于 2014-3-10 11:1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关注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一介草民
一介草民
当前离线
积分
470928
狗仔卡
地板
发表于 2014-3-10 17:37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人文纪实
新手图集
行摄风光
人物人像
手机摄影
生态微距
器材商家
光影中国网2020年第6期月赛:七彩童年
活动公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