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堂探中国摄影路作者:摄影 来源:www.sheying8.com发布时间:2014-3-22 11:33:00
![]()
图:何崇岳《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上明乡冷泉村》,数码列印照片,2010年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现正举办“从《新摄影》到‘摄影奖’─来自三影堂收藏作品展”,这次展览是“灵光与后灵光─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的一部分,展出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所收藏的十九位艺术家共一百一十三件摄影作品,透过三影堂的藏品向公众展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中国摄影走过的探索之路。展览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何香凝美术馆主办,荣荣、毛卫东担任策展人。
与“文革”结束后开始寻求从沙龙美学和社会批判角度追求新摄影语言的一代摄影师不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办的《新摄影》杂誌的摄影师们,更多地把注意力转向了自身,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摄影的自我影射这一特性入手,以当下宏观的社会现实状况作为影像创作的载体,在创作的图像中,把一代人的困惑、焦虑、压抑和怀疑呈现出来。从那一代人开始,更多的摄影创作者开始探索摄影在政治和社会批判工具这一功能之外的可能性。
为发表作品创办《新摄影》
《新摄影》杂誌的创办人之一、中国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刘铮,在展览开幕当日来到展场,他说,因苦于自己拍的照片无处发表,于是想到自己办一份杂誌,就是让圈子内的人能互相看到作品。一九九六年,刘铮和荣荣凑钱策划并创办了《新摄影》杂誌。在杂誌的前言中,刘铮写道:“一旦观念进入影像,我们面前的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没想到,这本当初每期只印刷几十份的杂誌,真让这些盲流艺术家“豁然开朗”了。杂誌创办不久,有人把杂誌带到国外,于是国外的策展人和收藏家来到了他们面前。然后,著名的策展人汉斯策划了一个展览,囊括了他们这一批中国最早的观念摄影家,从此,外国的艺术市场知道“原来中国还真的有人在做这个”。
观念摄影惹争议受抨击
有关刘铮之观念摄影,被人说成是“裸体京剧”,并广受批评,因其表现出来的是呻吟、恐怖、呆滞、僵硬、虚无感、朽灭感、霉腐与墓穴……,甚至有网友作出“世风日下、糟践传统”的抨击。“非常感谢当年那些愿意做模特的朋友。”刘铮说,这些作品拍摄于十八年前,图中人体极少遮掩,甚至是敏感部位的大尺度裸露,这在当时非常罕见。
刘铮有关京剧题材的观念摄影,最惹人争议之处还是在于画面的表象。《三界》完全颠覆了传统文化和经典,模特儿戴?的京剧头饰以及脸谱,很能让人轻易联想到,这是对“国粹”毫无顾忌地直接伤害。“曾经有外国人问我,中国有没有‘裸体京剧’,其实,所谓的观念摄影也可以被认为是对某种思想进行艺术形式的表达。”
策展人荣荣结缘于摄影,其关于北京东村艺术家的长期纪录(由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八年),成为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和摄影不可忽略的重要作品。荣荣介绍,摄影人邢丹文在早期的作品中,拍摄了大量东村艺术家和在京摇滚乐音乐家的照片。邢丹文的影像,记载了他们在特殊时空里的行为演出,同时突破了单纯纪录的层面,获得了一种艺术超越性。今次展览展出她的《绝缘体》系列。
王宁德的摄影作品《某一天》探讨了塑造个人记忆和歷史的主题。来自常州的洪磊,他的创作转变在一九九六年前后,他于早期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油画,在京城飘盪多年后,万念俱灰,回到老家常州,最后竟在照片上涂涂画画,以“死鸟”和“紫禁城”为题材首次发表在《新摄影》上,作品拍摄的是一隻华丽的死鸟,流血的尸体上自然的散落珠串,照片上故意留下刮伤,而背景则是虚幻的紫禁城宫殿。
出生于香港的刘香成,一九七六年来到中国,他的照片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窗口。《三个戴军帽戴墨镜的小伙子》以及《天安门广场灯光下看书的女孩》都是其重要代表作。他的作品无一不透露当时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政治。
奖项发掘新人延续探索
荣荣说,二○○七年六月成立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从二○○八年开始举办的“三影堂摄影奖”,在发掘摄影新人的同时,也对延续探索这一脉络进行了梳理。年轻一代的探索更具多样性,也体现出更多的层次和越发敏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奖项的评选旨在将中国当代摄影的最新成就介绍给广大公众,支持新人艺术家,进而推动中国当代摄影的健康发展。
编者按:“从《新摄影》到‘摄影奖’─来自三影堂收藏作品展”现正于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展出,展期至四月二十日,详情可到何香凝美术馆网站:http://www.hxnart.com/浏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