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44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护开放名人故居需解放思想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4-4-12 09:04 |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还记得2009年,关于名人故居的保护,京城媒体就曾发起一次舆论攻势,矛头直指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非法拆除。在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院里,曾经租住着我国近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即便如此,在城市开发的脚步下,许多名人建筑都不得不放下曾经的辉煌,进而销声匿迹。

  时过数年,名人故居的境遇是否有所改观?近日,江苏省南京市政协常委会议上的一份调研报告可以窥见一斑。报告指出:南京历史名人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圣哲鸿儒、仁人志士、科学巨匠等近200位,有地域性影响的名人也不下千人,保留下来的名人故居有248处,但目前只开放了11处,不足总数的一成。

  消息传来,人们都在议论,作为城市精神家园的名人故居理应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体现其价值。可是细细想来,我们是否更应该关心,如此众多的故居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背后的因由所在?

  程先甲故居位于南京大百花巷11号,可是如果不是刻意寻访,很难找到其踪影。因为故居早已被当地居民所占用,不少地方残破不堪。就算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无法摆脱其衰败的命运,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同为近代以来重要的历史人物,保护标准却往往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效命题中。相比著名革命家孙中山的故居,袁世凯、黎元洪等人的故居,却因非革命家的标签一直处于无保护状态。

  一位基层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曾向笔者倾诉,保护经费捉襟见肘也使名人故居的保护显得力不从心。他打了一个比方,一座名人故居要开放,首先得投入维修资金,修缮完毕,还得花去日常的诸多开销如水电、网络、物业、布展费以及值班人员基本工资和少量志愿者的车贴、饭贴等多种费用,而这些仅靠财政投入很难维持。

  如此看来,名人故居的开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并不是说保护就可以长久搁置,我们要尽一切力量将困难一一化解。比如,资金短缺,大可以摆脱“求大求全”的想法,先将其留下来再说,这样可以不使保护资金遍撒“胡椒面”,而使有价值的名人故居得到应有的保护。另外,也可鼓励企业、社区甚至是产权所有人共同出资修缮,多方分担维修资金。


沙发
发表于 2014-4-12 12:05 |
好贴,关注浏览支持。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14:03 |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4-4-12 12:05
好贴,关注浏览支持。

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09:01 |
光影学者 发表于 2014-4-14 08:59
浏览了解了   谢谢

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5
发表于 2014-4-14 13:36 |
分享   祝老师新的一周快乐
6
发表于 2014-4-14 13:37 |
分享   祝老师新的一周快乐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4:55 |
云追月 发表于 2014-4-14 13:37
分享   祝老师新的一周快乐

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