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手支招,从一张照片中看摄影功底(7)来源:色影无忌
| |
我们来看看技术难度。
因为我没有EXIF信息,所以只能从画面判断。第一张是一张追焦摄影,体现出了捕捉猎物的速度感和力量感,难度蛮大。第二张是普通摄影,一个长焦镜头不需要特殊的技术处理就可以拍出这样的画面,难度相对较低。
再来看看稀缺性。
第一张是捕捉猎物的场景,此类场景大多出现在草原,且转瞬即逝,稀缺性较高。第二张是雨天+蜻蜓,最难的部分应该是如何控制快门速度体现出雨的速度和它与蜻蜓翅膀撞击的动感,稀缺性相对较低。
经过这么一比较,似乎结果出来了,第一张更胜一筹。但是,我其实更喜欢第二张,如果让我在二者之间选一个更好的,我会选择第二个。为什么呢?是的,第一张可能技术难度和稀缺性都相对更高,但你认为第一张表现出的主题是什么呢?作者是要表现猎物被逮捕的无奈感和凄凉感,还是为了表达猎豹逮捕猎物的飒爽英姿,战无不胜的霸气呢?另外,可能由于运动速度太快,导致主体的对焦并不是特别清晰,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动态美,不过二者是可以兼顾的,也就是说在技术上还是有改进的空间的。反观第二张,我想每一个看见这张图片的人都能看懂作者传达的意图吧,风雨之中,翅膀被雨水击打溅起一滴滴水珠,脚上也挂满水滴,但它却紧紧抓住一根细细的树枝,顽强的与恶劣天气做着斗争,传达出一种坚强与勇敢。另外,构图也十分完美,雨的动,蜻蜓的静,雨的击打,尾巴与雨水相一致的方向等等构图都十分完美!
当然,以我的水平可能无法正确的评价这两幅作品,不过,我是有权利评出这两幅作品在我心中的分量的。另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和侧重点,同一届摄影比赛,不同的评委结构就会导致不同的比赛结果,这很正常。
我还想说的是,这个社会的光环效应十分强烈,特别是在艺术行业。一幅作品,冠以普通人的名字,可能没人觉得它有多好,但若冠以某大师的名字,人们似乎马上就能从这幅作品中挖掘出很多深层次的东西来了。事实上,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名人在生之年都是郁郁不得志,名利均无的,反而在去世之后才誉满天下。在他活着不出名的时候,你要说他的作品有多么牛逼,人们会觉得你有病,在他过世出名之后,你要说他的作品很一般,人们还会觉得你有病,有时候,我们迫于这些压力,也为了展现自己有欣赏伟大作品的能力,不得不迎合社会的评价,跟着附和道:这幅作品好!真好!
![]()
摄影,技巧,功底
我觉得,一个人能够成为伟大的人,一幅作品能够成为伟大的作品必定有他们的原因,有些伟大我们看不出来,那是我们自己的功力不够,但我们应该坦然接受自己的功力不够,就如同我对照片的评价,是的,有时候你把一幅世界名片拿到我的面前,可能在它与一幅糖水片之间,我还认为糖水片更好,不过这又何妨呢?你可以嘲笑我艺术眼光不够,欣赏功力不够,我在承认这个事实的同时也会思考:为什么这位艺术家在世的时候你这样的人不多一些呢?这样他的作品不是就能更快的名扬四海了吗?把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东西看出来,然后表达出来就足够了。就如同我看梵高画的向日葵的时候,我的确只能看出来他画的就是向日葵,仅此而已。
另外,一张照片好,不代表拍摄者水平高,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水平,要看他的整体作品的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