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7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融:从风景摄影到社会景观摄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4-4-27 0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融:从风景摄影到社会景观摄影

发布时间:2011-11-14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江融 责任编辑:vivian

2011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人:江融


 近年来,景观摄影在中国成为一个热点,但对于景观摄影的来龙去脉和定义似乎没有明确。景观摄影与传统的风景摄影到底有何区别?其沿革和现状如何?其内涵与外延是什么?以及它对当代摄影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与景观摄影相关的主要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种说法认为,景观的定义来源于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在1967年出版的《景观社会》(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中的“spectacle”概念。德波指出,“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曾经需要直接经历的一切都转化为一个表象”。他将“景观”这个词界定为“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他认为,在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通过其影像在大众传媒中的推销,主宰了社会生活。人们已不关心是否曾经历过,而在乎是否拥有过,并进入到一种幻想的表象中。这种由影像取代人与人之间真正互动的异化现象便是德波所指的“景观”。因此,这里所指的“景观”并非具体的景观,而是幻化出来的视觉表象。

  英文“landscape”既包含有“风景”概念,也包含有“景观”概念, 但“景观”的内涵和外延应当比“风景”更为宽泛,后者主要是指“自然景观”。而“景观”除了自然景观之外,还可包括人文景观、人造景观、城市景观、政治景观和经济景观等各种社会景观,它是人类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所留下的烙印。这种景观概念在摄影方面的应用,最早是出现在1966年美国乔治伊斯曼摄影之家举办的一个重要展览,题为“当代摄影家:向着社会景观”(Contemporary Photographers: Toward a Social Landscape),由内森•莱昂斯(Nathan Lyons)策展,比德波提出的“景观社会”要早一年。策展人在展览图录中指出, 应重新评价“landscape(风景)”的概念,以便其传统所指的自然环境包含有“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应当扩大风景概念的内涵,才能反映出这个概念“外延功能的转变”。因此,莱昂斯用“社会景观”概念来取代传统的“风景”概念。

  该展览包括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和加里•威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等五位摄影家早期在街头用135相机抓拍的关于社会景观的黑白摄影作品。这些作品的摄影形式属于 “快照”,是延续了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在《美国人》中所开创的主观纪实摄影风格,来表现摄影家内心对外部世界人与人的隔阂,以及人与社会环境错位等异化现象的感受。该展览可能是美国现代摄影史上著名的“新纪实摄影”的发端,这一点从“向着社会景观”摄影展举办之后第二年(即1967年),约翰•萨考斯基(John Szarkowski)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新纪实” 摄影展中包括了弗里德兰德和威诺格兰德的作品便可证明。

  “向着社会景观”摄影展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 “社会景观”这个新概念,扩展了“风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正如副标题中采用不定冠词表明只是“一种社会景观”一样,这里的社会景观主要是指现代日常生活中的都市景观,包括街头各种人物、店面、广告、街景,以及示威游行等社会现象。因此,这是一种广义的社会景观,属于“主观的社会景观摄影”。然而,这种主要反映城市街头社会景观的快照式作品,对改变传统风景摄影的影响不是很大。

  真正改变传统风景摄影走向是由莱昂斯的学生威廉•詹金斯(William Jenkins)在1975年推出的“新地形:人为改变的风景的照片”(New Topographics:Photographs of a Man-Altered Landscape)展览,该展览展出了罗伯特•亚当斯(Robert Adams)、路易斯•巴尔茨(Lewis Baltz)、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等十位摄影家的作品。这些摄影家在1970年代中期,随着街头摄影的式微,以及美国工业重心和人口从城市转移到郊区之后,开始思考如何用不同于街拍的方式来反映美国城乡交界处出现的人工建筑入侵大自然的新景观。他们深受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1930年代拍摄的《美国照片》的影响。埃文斯采用 “纪实风格(documentary style)”的手法和擅长呈现细节的8x10大画幅相机,以正面、直接的方式拍摄了美国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景观。这种既不美化、也不谴责的客观纪实手法给他们带来了启发。


[url=]共5页[/url]<<<12345>>>


2011连州摄影节(8)   江融(6)   景观(22)   摄(2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4-4-27 06:49 | 只看该作者
分享  周末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