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28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往事散记”回顾袁毅平摄影历程在京开幕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4-6-10 21:17 | |阅读模式
“往事散记”回顾袁毅平摄影历程在京开幕
来源:中国摄影报 责编: 记者 曹旭 2014-06-09

“往事散记”回顾袁毅平摄影历程
中华文艺人才信息数据库首推袁毅平摄影数字艺术馆


    6月5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共同主办的“往事散记——袁毅平摄影回顾展”在北京中国摄影展览馆开幕。近200张照片及珍贵实物,全面呈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袁毅平从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跨越50年的摄影历程。作为中华文艺人才信息数据库推出的第一个具有系统资料的艺术家数字艺术馆,袁毅平摄影数字艺术馆网站当日正式上线。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郭运德,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李牧,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协顾问吕厚民,中国摄协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陈建文,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主任、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朱庆、中国文艺研修院副院长赵文民,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副主任冉茂金,中国摄协顾问于健,副主席邓维、李树峰、罗更前,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顾立群,以及中国摄协各部门及直属单位负责人,当年与袁毅平共事过的老同事、老摄影家,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师生及北京三里屯小学学生代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摄影人近800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摄协分党组副书记王郑生主持。

    李前光宣布袁毅平摄影回顾展开幕。郭运德和袁毅平共同点击启动袁毅平摄影数字艺术馆。

    王瑶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说,“中国摄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公益性和抢救性的‘中国摄影推介’计划,要向国内外成体系地推介中国摄影的大家名作。袁毅平前辈是新中国摄影的实践者、见证者和组织者。作为中国摄协的老领导,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家,还是一位摄影理论研究者,并担任了中国文联刚刚成立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顾问;他是许多重要摄影活动的组织者,其中包括由他倡导发起和组织的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他为人谦逊热情,没有架子,特别关心、扶持年轻人。他以人品和艺品赢得了业界尊重。”

    张会军说,北京电影学院参与这项活动,将会对年轻学子向老摄影家致敬,了解中国摄影发展历程,更好地融入社会有很大帮助。

    88岁高龄的袁毅平在展览现场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自己的摄影历程,并谦虚地表示,如果展览能唤起观众的回忆,他就会感到心满意足。他说:“我更愿意听到批评的声音,希望大家对这个展览评头论足,提出宝贵意见。”

    袁毅平还向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中国摄影展览馆和北京电影学院捐赠了摄影作品。北京电影学院和三里屯小学学生代表则向袁毅平赠送了鲜花与摄影作品。

    本次回顾展基于对袁毅平进行的逾100小时的口述采访,通过整理和扫描其超过1万张的底片、照片和手稿,立体再现了他从民国时期的上海到新中国的重庆和北京,从照相馆学徒到大报摄影记者,再到新中国摄影事业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人的一幅幅生动历史图景。他的摄影作品则承载着半个世纪里构建于中国记忆之中的个人记忆,其中大部分是首次亮相。

    展出的作品内容主要包括:20世纪50年代密云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和工业生产发展状况,1962年困难时期过后江苏苏州甪直的农村面貌,1963 年河北涿鹿“送文艺下乡”影展的热闹景象,1964至1965年山东曲阜孔村“四清运动”和1969年天津静海“五七干校”特殊环境中的人情百态,1966年阿尔巴尼亚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天安门广场上的春夏秋冬,等等。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大量生动的日常照片以及袁毅平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个人和家庭影像。

    参观展览的观众络绎不绝。观众李佳说,袁毅平的作品让他触动很深,一是对旧时光与岁月的回顾,二是与当下摄影热点的对比,更多的则是坚韧而静默的摄影态度,正是执著而耐得住寂寞的拍摄,才让其作品经历时光流转仍旧熠熠生辉。观众李清源认为,袁毅平的代表作是《东方红》,但影展展示的许多作品令人震惊,值得年轻人深入学习研究。

    袁毅平摄影数字艺术馆由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携手中国摄协推出,系统呈现了袁毅平的艺术信息、艺术经历,存储了袁毅平的文章和图片资料,推出了袁毅平摄影作品在线展览,以视觉效果新颖的专题,对袁毅平的摄影成就进行了可视化展现,是中华文艺人才信息数据库推出的第一个具有系统资料的艺术家数字艺术馆。向云驹表示,这个永不闭幕的展馆,是以新技术新手段服务文艺家的创新。

    据介绍,中国文联在2012年启动中华文艺人才数据库建设,力图解决当前绝大多数文艺家艺术资料未得到系统保管、整理、传播和再利用的难题,促进文艺家权益的保障、创作资料的保存、创作激情的迸发、创作方式的创新、作品的扩大再传播。

    本次展览由中国摄协理论研究部、中国摄影展览中心、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摄影事业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展览展出作品由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数字影像实验室输出制作。展览持续至6月17日。

    【相关链接】

    袁毅平寻找《东方红》目击者

    袁毅平,1926年10月生,江苏常熟人,1949年7月参加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届副秘书长,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六、七、八届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曾任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大众摄影》编辑组组长,《中国摄影》编辑组组长、执行编委、副主编、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室主任,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代表作《东方红》于1962年获得中国摄影优秀作品一等奖,1989年获得新中国成立40周年摄影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1985年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授予其“杰出摄影活动家”称号,2006年中国摄协授予其“杰出贡献摄影家”称号。2009年获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第11届造型艺术成就奖。他发表的重要文章有《摄影意境探索》 《摄影艺术形象的创造》等,主编有《中国艺术百科词典》摄影卷。

    袁毅平的代表作《东方红》1961年底在《中国摄影》杂志首次刊登,此后又参加了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6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依照此照片,印制了贺年卡和宣传单张。

    由于照片自身震撼人心的魅力及其诞生的特殊背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东方红》在全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有关这幅照片的印刷品在当时颇为流行。据袁毅平回忆,当时北京市邮电局、北京北站的外墙都曾悬挂以《东方红》为蓝本的画面。

    现在,《东方红》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遗憾的是,袁毅平本人没有留下任何《东方红》影像在那个年代被使用情况的记录——不论是文字还是影像。为让更多人直观感受以《东方红》为元素的各种图像,寻找《东方红》曾经存在的痕迹,袁毅平特约请留存《东方红》展示证据的朋友讲讲自己与《东方红》的故事,也邀约青年朋友询问父辈,是否曾收到或赠予他人与《东方红》有关的特殊礼物,更希望大家翻翻家里的旧相册,找找自己镜头下的《东方红》。相关线索,请发送到yuanyipingphoto@163.com





查看本次展览作品


[size=13.63636302947998px]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 号中国设计之都大厦B1 层
乘车路线:
一、乘坐地铁10 号线,在健德门站出东南口(C 口),沿京藏高速辅路南行见到中国设计之都大厦(中国摄影展览馆)即是。
二、乘坐5 路, 300 内环, 300 外, 300 外环, 302 路,361 路, 367 路, 387 路,422 路, 601 路, 683 路, 694 路,718 路, 731 路, 847 路, 848 路, 特8 外,特8 外快, 运通101 线, 运通104 线, 运通201 线在马甸桥东下车。
三、乘坐55 路, 83 路, 305 路, 315 路, 625 路, 641 路, 670 路, 670 路上东廓,695 路, 909 路在马甸桥北下车。
四、乘坐21 路, 55 路, 92 路, 510 路, 620 路, 653 路,在健德门桥东下车。
电话:010-65255014 13521597066





沙发
发表于 2014-6-11 11:56 |
欣赏学习,关注支持!
板凳
发表于 2014-6-11 14:54 |
欣赏学习支持
地板
发表于 2014-6-11 15:05 |
浏览学习支持!!
5
发表于 2014-6-11 15:16 |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5:28 |
秋之韵 发表于 2014-6-11 11:56
欣赏学习,关注支持!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5:28 |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8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5:29 |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9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5:29 |
老兵新手 发表于 2014-6-11 15:16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10
发表于 2014-6-11 17:23 |
浏览学习支持!!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7:55 |
十里河 发表于 2014-6-11 17:23
浏览学习支持!!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12
发表于 2014-6-14 10:03 |
谢谢分享,欣赏支持老师。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