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5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就是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4-6-23 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8年前出生于法国里昂的马克·吕布,在他8岁的时候就拍摄了生平的第一张照片。当时他正在玩耍,一对夫妇停在他的面前并请他拍一张照。这个羞涩的小男孩犹豫地举起相机,颤抖着按下快门。他感到自己做了违禁的事。即使现在,作为知名摄影师的马克·吕布,依然有一点这样的感觉。莱卡相机M6型,35毫米镜头,以轻柔顺滑的快门拍下他的敏锐捕捉,莱卡的快门是轻柔而谦卑的,像马克·吕布的心。几十年的拍摄生涯,他坚持只使用现场光,让他的镜头保持着视觉的温柔。昨天,在上海美术馆《直觉的瞬息——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的讲台上,这位白发苍苍,见证了红色中国从一个世界急速奔向另一个世界的老人,步履不复稳健,面对记者和镜头时,他轻声说:“我不是一个政治人物,我面对那么多人时不会说话。”“摄影”在他的眼里,就是光,而他喜欢云、雾、阴影,即使没有阳光也还能够适应,家乡里昂的阳光在他的记忆中依然是最美丽的阳光。
    卡帕(Capa)在玛格南图片社(Magnum)为他接风时,发现他很害羞,就对他说:“到伦敦去,在那里可以找女人,学英语。”马克·吕布于1954年抵达英国城市利兹,但是,他既没有找到女人,也没有学会英语。这座灰色的工业城市笼罩在哀愁的气氛中,似乎仍旧停留在19世纪,这使他想起了自己的出生地里昂。于是他回到了伦敦,将胶卷交给一位摄影编辑。然而,那位仁兄二话没说,就先说了下面这句话:“卡帕过世了。”大惊失色之下,马克·吕布又返回了巴黎。然后,他把所有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利兹、胶卷,以及那里的梦中情人。
    1957年,当中国的摄影家正在胆战心惊地面临“反右”运动的冲击时,马克·吕布则带着相机在中国不紧不慢且饶有兴致地拍着他的纪实照片。他发回的中国报道的第一张图片,也正是西方记者对于新中国的第一次直接目击。1957年,红色中国已经不再是西方眼中的政治意外,而是一个根基牢固的客观存在。在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隐忍负重的中国人正在毛泽东的指引下,酝酿着一场新的革命。1957年,风云际变。而1957年的第一组中国报道,也是奠定他殿堂级大师地位的一次东方之行。他拍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
    马克不喜欢跟其他记者去抢最好的位置和角度去拍摄照片,遇到暴力、血腥、折磨人的场面,他宁可闭上眼睛、盖上相机的镜头……政治记者式的摄影,其实并不适合马克的真性情。马克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他将镜头对准了日常生活,注视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多年拍摄上海的照片做成了一个小型影像作品,此中的马克·吕布常常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偷偷拍下身前的一组被拍者和拍摄者,那些站在“美好景象”布景前的纪念照,间接地透露出当时的世俗的理想和审美趣味,也间接地告诉人们那个时代象征“美好”的事物究竟是什么。以纪实摄影闻名的马克再三申明他反对“纪实”,“一张照片,并不比任何一个人在公共汽车里随便说的一句话更重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4-6-25 09:3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您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8-24 11:3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