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摄影百年——百年发展与探索(2) 来源: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 King 2014-06-30
![]()
在下午举行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就四川摄影百年发展及探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李树峰作了重点发言,他从史学研究、史学意义、史学成果对创作的指导等多方面论述了编写摄影史的重要性。也谈到了编史方法论,他认为,从方法上还是要以历史学的方法为基础,要严谨,避免随意,沿着史学、史料、史志这样的线索去全面占有资料。史料辨析中才能形成史识,不总结规律就没认识,就成了一个资料库,就没有思想性。又得有史实,又得有史识,有规律性的总结,这才能上升到历史学的层面。同时他认为,口述历史非常重要,口述史是鉴证人的口述,他们一旦去世之后,导致的后果就是第一所有的当年的事实变成了死的史料了,资料了,活着的时候史料是活的,有他们的热血,气息跟着的,你让他做口述的过程中,他把自己当年的想法,情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温都带进去了,所以要留住带体温的史料。在谈到具体撰写中,他认为应该要处理好微观个案与宏大叙事的关系,总体描述和概括的过程不要忽略微观个案,一般来说,这种整体性的概括以微观个案为基础来形成,这样才有自己本地的特色,同时对宏大叙事是一种补充和丰富,一方面要以个案为基础,两证并行,叙述的时候要有丰富性,能落实到个案上的具体性,不能是笼统的概括。在谈到撰写人与撰写对象之间的关系时,他认为要处理好史家与摄影家的关系,史家要客观公正,摄影家要平静、宽心。他说,我们一旦做摄影史,如何评价你这个地域诞生的摄影家,如何评价其作品就摆上台面,是需要有很多思想准备的,你没有思想准备有时候就摆布不平,也写不好这个文本。所有的摄影人在摄影史上留下留不下,看作品、看影像,这个是摄影艺术本体,是最核心的部分,一切都会过去,唯有影像留存。康大荃在发言中认为,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层上,最好能形成史家的观点和理论。这在编修中也代表了当代摄影人的史观,是修史编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议个地方摄影协会建立编修小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先借此机遇访谈五个摄影人物,着手编写出各地摄影大事记,不放过任何层次的脉络和真实信息。甘孜州摄协主席郭昌平提醒项目组对西康省摄影史的重视,并表示已有所研究。陈燮认为,除了文字与图片的而外,对摄影文物和与摄影相关的物件搜集和研究也应是摄影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器材制造、科技对摄影的影像等。陈燮进一步认为,四川摄影史就应该编修得象史,体例与架构一定要考虑好,要应避免编年体的形式,便面简单的摄影事件和作品堆砌。王郑生在发言中同意陈燮的说法,认为,摄影史应立足于摄影本体,要突出摄影本身,摄影家、摄影流派、摄影风格、它的各种演进、对社会起的作用,而不是说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什么样的摄影,更多的是换一个角度,是从摄影在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出了什么样的作者和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两个角度有近似之处,但是实际上,这种形成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据悉,“四川摄影百年的发展与探索”项目是一个集摄影理论、摄影史志、摄影创作、摄影人才培养等多层次的又一个重点综合项目,是协会与高校合作,以资源和优势互补,探索新的摄影事业发展路径,是协会长期思索和实践的新的工作思路。可以预见项目的启动将会给四川省摄影事业注入新鲜活力,协会也将站在摄影理论和摄影创作的前沿和高地,两翼并行,引领摄影文化发展。
附“四川摄影百年发展与探索”综合项目顾问名单:
田捷民、赵忠路、李 杰、尹 刚、陈 夑、林 晓、彭建商、陈广宇、杨卫华、李 伟、胡世模、罗贵元、何 军、杨启礼、马 福、郭昌平、姚荣杰、邓明义、杨焕明、周永叙、杨 麾、曾 朗、王国荣、李学自、王晓东、贾宗强、郭建良、包 升、王家福、陈以政、周耀伍、刘南康、陈绍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