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发表于 2014-10-9 09:48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淮源头人 于 2014-10-9 09:50 编辑
来源:佳友在线 责任编辑: 麦田中的小丑
中文里的“纪实摄影”一词直至1984年才得以现世,该词初见于《国际摄影》,是当时的编辑王惠敏临时想出来为国外某一种摄影样式起名用的。在流行拿来主义的20世纪80年代,这个被对应为英文“Document Photography”的概念,很快就在国内作为一个有特指而没有确切定义的孤立存在概念,普遍使用开来。
![]()
前无古人后有来者 中国纪实摄影现状
目前为止,对于纪实摄影的确切概念范畴,虽然每家之言各有不同,但在主要的核心问题上基本还是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它应当是指能起到一种证明、证据和文献作用的摄影类型。表达了文献和历史纪年的含义,也强调了真实的价值范畴,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
然而中国的纪实摄影由于起步较晚,且缺乏纪实摄影所需要的历史基础,就造成了一种现今中国纪实摄影界“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独特局面,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本篇文章中笔者就尝试简述一下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状况和其中的问题,虽只言片语,但也许能给朋友们一点启发。
前无古人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中国的纪实摄影“前无古人”,主要是指它缺乏人文精神的文化传承。与西方比较而言,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人道主义、人文意识、人本思想等诸多精神实质因为受官本位强权钳制,一直没有形成全民族的启蒙运动。这样机制的主流文化的极端走向往往是一方面变成装点行尸走肉衣衫的颜料,一方面充当扼杀鲜活人性的武器。如此延续中我们习惯了好坏两极的判断,这不仅妨碍对摄影功能的探讨,更妨碍我们认识世界的准确度和深刻性。
用照相机去记录社会观察人生的前提,是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丰厚的现代人文思想作为基础,因此这个摄影流派在十九世纪是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的。那时的现代中国才刚刚萌芽,在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中情况稍有进步,但是随后的连年内外战乱逼迫摄影只能成为实用和斗争的工具,纪实摄影的功能简化成了立等可取的宣传画。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期狂热的枯燥思想环境,使纪实摄影抽离了活生生的现实,变为公式化地用镜头印证单一概念的工具,这样的历史几乎笼罩了改革开放之前所有摄影家的命运。1976年4月5日前后几天的北京,当一部分摄影爱好者在悲愤中想遵从个人的情感见证现实的时候,诞生了“四五运动”的摄影群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以个人的观察角度发出的摄影声音,也是中国纪实摄影的一次奠基。它产生的营养催生了纪实摄影与传统宣传摄影分庭抗礼的信念,启示摄影一定要真实地面对现实存在,担负起“不能让历史留下空白”的使命,奠定了新时期纪实摄影的努力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