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遨游太空 于 2014-10-8 22:05 编辑
火焰山早已名扬天下,这要归功于吴承恩著的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相传《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受阻于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原来火焰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蹬倒了太上老君的炼丹八卦炉,有几块耐火砖带着余火落到了地上,化生出来的.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得化成汁哩!”现在柏克里克千佛洞前建造的“吐鲁番丝路艺术馆”再现了《西游记》中的有关故事情节.唐朝边塞大诗人岑参有诗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又诗云:“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明代大诗人陈诚有诗曰:“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明人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脍炙人口,名闻天下.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写“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使火焰山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了一座奇山.《西游记》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段文字显系夸张,但高温和寸草不生这些基本特征,与火焰山实际情况完全符合,不是凭空臆造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