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4-10-30 17:27
|
人民网南阳10月30日专电 29日晚,大型数字电影纪录片《渠首故事》在河南邓州首映。影片以40年前邓州数十万人风餐露宿,率先开挖中线引水渠、总干渠、兴建中线“水龙头”——陶岔渠首为故事背景,弘扬伟大的“渠首精神”。
影片通过大量影像素材和当年建设者的口述,真实再现了40多年前邓州人民开挖中线引水渠、总干渠、兴建南水北调中线“水龙头”陶岔渠首的英雄壮举,深情讴歌了建设者们英勇无畏和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
80后新锐导演杜尚坤介绍,这部纪录片将主要篇章放在了十万大军战渠首上。“影片不仅是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献礼,更是对建国以后奋战在社会主义建设一线先辈们的致敬。”
现年85岁的原邓县引丹工程指挥部第二任指挥长曹嘉信也出席了首映式。老人兴奋地说,吃水不忘打井人,水通了,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要为这些英雄的建设者们立一个碑,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
在影片拍摄过程中,让杜尚坤最难忘的还是邓州人民吃苦耐劳、舍小为大的奉献精神。“在拍摄独臂英雄李显勇被塌方埋没的一个镜头时,气温高达43度,演员冲我说道,‘导演,埋吧,没事儿,值!’”而这些群众演员都是义务演出,不要一分钱报酬。
当画面出现民工拉着小平车运送土石的画面时,老技术员郭庆林激动地拍起手来,“我是1973年去工地的,负责操作爬坡器,就是用拖拉机牵拉钢绳带动架子车,架子车用钩挂在钢丝绳上牵引向上,当时的劳动场景就是这个样子!”
“邓县人民有志气,挖河修湖建水渠。引来丹水清又清,双手捧送到北京。”61岁的老建设者秦孔祥把记者们拉到一边,硬要朗读他刚刚写的打油诗。“当时我们干重体力活,只能吃红薯面,现在生活多好。能让首都人民喝上我们丹江水,自豪啊!”
抚今追昔,一代人的青春与热血没有白白付出。纪录片详实地反映了当年修建渠首的劳动场面,许多参加过会战的老人认真地观看着,小声地讨论着,仿佛时间又倒流到那激情燃烧,热火朝天的岁月……(石国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