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丹江冰 于 2014-11-12 08:39 编辑
北京部回到光影中国网总部合影
作为光影中国网的总编,我伴随着光影中国网的成长而成长,在光影中国网发展的4年中,我结交了很多可亲可爱可敬的影友们。光影中国网至今已在全国各地和美国北加州部成立了87个分部,摄影会员达到5万余人,在这么一个大家庭里,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令人感动,令人欣慰,令人自豪,令人激情澎湃的故事,我今天要讲是光影中国网北京部的影友们的故事。 北京部是去年10月份成立的,它在光影中国网诸多的摄影分部中成立的并不算早,但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它的会员却达到100余人,分为海淀组和朝阳组两个摄影小组,活跃在北京的各项社会活动中,对宣传光影中国网、宣传南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元月份,受到北京部的邀请,我和摄影部的一位同志一起到北京参加北京部举办的春节影友联谊会,在那里,我第一次与北京部的影友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他们是一群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叔叔、阿姨们,大多是军人退休,积极向上,挚爱摄影,热爱生活,我当时就被他们的那种神采飞扬的精神面貌所感染。在联谊会上,影友们自导自演了很多文艺节目,最主要的是我倾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北京部的发起人“山河游”(真名:王福润),他祖籍是镇平县人,曾任国防大学军务部部长、国防研究系副主任等职。2012年,偶然的机会,热爱摄影的“山河游”发现了光影中国网,他为家乡能办这么大一个摄影网站而自豪,从此把精力和业余时间都倾注在了光影中国网。两年多来,他每周都要组织举办摄影培训班,亲自引荐一批又一批的北京影友注册光影中国网,手把手地教一些摄影新人,有时还亲自到影友家里去教。他还多次带着北京权威的摄影师回到南阳,与家乡的影友们进行摄影上的交流和切磋,他用手中的镜头抒发了对故土深深的眷念。前些天,“山河游”专门组织了“饮水思源——光影中国网北京部摄影创作团”从北京回到家乡采风,18名摄影师连续6天时间,对淅川境内的大观苑、香严寺、坐禅谷,丹江沿途人文风景,特别是渠首进行了摄影采风,他们还与当地的百姓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这使他们真正了解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移民迁安、一渠清水送京津的种种艰辛和情怀,北京的影友们都纷纷地赞叹南阳人民的伟大,由衷地感叹道:“北京一杯水,南阳一片情”!“山河游”在促进北京和南阳人民的情谊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对光影中国网向外宣传推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繁荣摄影文化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京部的“红山道人”(真名:王文仲),他在国内一些重量级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快门上的文化养老》、《摄影班记事》等文章,他用文字和图片表达了对摄影的热爱,对光影中国网的情谊。这次随着采风团来到南阳,他写了一首诗《赠丹江人民》:“深秋时节下南阳,最是倾心在丹江,试问杯中情可有,淅川献水过太行。”
北京部里还有这样一对夫妻影友,“红山绿水”和“红山绿叶”,他们居住在英国伦敦的女儿生小孩,请他们去照看,在伦敦半年期间,他们除了照顾外孙外,几乎每天都要抽出时间穿梭在伦敦的大小街巷,擎着光影中国网鲜艳的旗帜,拍照,把作品在光影中国网发布出来与大家分享,他们的这种热情感染了女儿,女儿也置买了相机,在光影中国网注册了名字“细雨濛濛”,成为光影中国网的一名忠实会员。还有“百旺老兰”,他去德国探亲,把居住在德国的女儿也发展成了光影的一员,网名是“老森林小兰”。在北京部,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一个家人是光影中国网的会员,到最后却把一家人都变成了光影中国网的会员。
北京部自创了一首歌,就让我们唱起这首《影友之歌》,来结束北京部正在演绎着的精彩的故事:“摄影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大家相聚在一起,温馨又快乐。光影无边大,心中一首歌,拍下人间真善美,得失都快乐......” (丹江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