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70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座百年老屋的孤独坚守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4-12-25 07:26 | |阅读模式
来源:

 □ 特约记者 王 文

  美丽山村,山水画卷

  潭南村,是位于湘南山区的一个美丽的山村。她的美,在于这里有群山溪流,梯田石林等乡野间众多的自然风貌。

站在“边山”顶上,远跳美丽潭南,一派山水田园风光。

  潭南村分东村和西村,西村坐北朝南,处于地势相对低的一面,而东村坐东南朝西北,地势较高,与西村相隔两百余米,相守相望。

  在两村间的斜坡上,是一片漂亮的梯田,由东到西,从高至低,连接着东西两村,层次分明,韵律十足。而在村前,都有水渠连贯水塘,尤其是西村的前面,一口圆形水塘紧连着一口长形水塘,登高远眺,活像一个巨大的感叹号!也许是感叹上帝如此这般神奇的造物技法,抑或是惊叹于后人在无意识间的自然开凿,打造美丽家园的巧夺天工,浑然天成!而立于村北侧的“边山顶”俯瞰全村,一个颇具规模的山水田园,全景式的展现在眼前。

  然而,记者的关注点不在此,而是位于东村村落深处,至今屹然不倾的百年老屋。

  东村有老屋,存留百余年

  东村人口约400多人,村落全长达一公里,各式楼房散落其间,走入该村,几乎不多见人,唯一聚集的是在村道坛前闲聊的五六个老人,他们的子女几乎全部外出,大家或站或坐,聊着家常,或在一旁默然无语,光听着别人的聊天。

被山体和旧屋围聚着的百年老屋一角。

  如无人带路,不易找到村中的百年老屋,经过几条长长的巷道,记者找到了这座老屋,此时已是夕阳西下,暖色的阳关打在房屋外墙,让人在荒凉中感受到一点温暖,门前的石板路依然规整,四周的排水沟砌筑的完备规整。可是紧邻的一幢同样颇具规模和建造年代的老屋,已经被掀去了屋顶,徒留下的墙体和大门,以及大门两侧的绘画、石墩和石刻,屋内的墙体上全是毛主席语录及那个时代的标语。令记者担忧的是,即使这幅场景,恐怕也会稍纵即逝,不复存在了。

历经百余年的岁月沧桑,展翅欲飞的蝙蝠木刻,仍留有时光的颜色。

  走近百年老屋,给人强烈的局促感。房屋的后面是断崖式的山体,前面与左右侧,则全是房屋围聚,百年老屋就这样静静的挤在山体与房屋间。按照当地人的叫法,老屋是一间“四方三间”式砖瓦房,老屋除后檐整面墙体全是用当地特有的“土砖”砌筑,外墙都是用当地自己烧制的青砖砌筑,内墙全是用土制的“土砖”砌筑,对于这种做法,当地人称之为“金包银”,大概的意思是在用材上的“外好内次”。

  房屋基座条石铺砌,灰褐色的墙体和屋顶,浑然一体。侧窗上沿的瓦当挡雨,仍然可见当初的制作之精良,木窗格上的木雕生动精致,只是腐蚀已非常严重。房屋大门是整幢老屋的精华所在,门楣上一只硕大的蝙蝠木刻,展翅欲飞,表达出主人祈福的美好意愿。而两侧的马头墙,至今完好,只是高高的探入空中,却是形单影只,与周边的屋角没了呼应。

  如今人迁去,残腐到何年

  进入老屋大堂,左右两侧各有两间厢房,只是四门紧闭,人去楼空。光线从大门和门楣上方的木窗格中挤射进来,在凸凹不平且潮湿的土泥地上留下道道斜影,房屋隔墙几乎全是用土砖所砌,仰头可见,裸露的楼梁通体黝黑,上面放置几付棺材。此时,若是一个人立于堂中,定会阴森逼人。

高跷入云的马头墙,孤立一方,守望着这片洁净的天空。

  陪同记者的王老先生今年已经八十多岁,据他介绍,这座房屋至今有一百二三十年的历史,先后住了共5代人,以前有四户人家居住,有两一人家搬走,另有三户已经没有了后人,房屋空无一人已经好多年了。

  老屋就像是人至暮年的老人,如今已经告别昨日曾经的辉煌,独居一偶,回归宁静,波澜不惊的等待着终此一生。倒是物并非人,就像这百年老屋,本没有生命,是人的居住和使用,才赋予她的生命,可是,今天人走屋空,日晒雨淋,潮湿腐烂,老屋究竟还能留存多少年,真是个未知数。虽然,众多老屋尽去,唯有这幢老屋仍在坚守岁月的流逝,虽然孤寂无伴,虽然已无人关注。

逼真的石刻,显示出当年的精美技艺,只是今天在当地已很少有这样的石匠了。

  问住在隔壁的老人,这房子如果倒塌了,有没有觉得可惜。他告诉记者,不好用,没什么可惜的。据悉,以前村里这样的老房子很多,最鼎盛的时候,老屋之间的石板小巷横七竖八多的很,而且也是“雨不湿鞋”的,这些年大家拆旧建新,或者直接遗弃老屋,他处择地建新屋去了。记者诚恳的告诉老人,即使主人不住了,是否也给村里的后生们留点历史的东西看看?老人仍表示无奈。

  听村里老人讲,二十几年前,村里还是很热闹的,尤其每到黄昏,村前道坛上到处是人,小孩在追闹游戏,大家在忙着各自的农活,一幅热闹的生产生活场景。而到了八十年代,村里开始有人上广东打工,那时惯称“上广”,一大批的青年离村外出,要到年底或家里有重大事情才回。而到了近些年,连中老人也几乎走光进城去了,他们或在县城做点小买卖,或帮着在县城打工的子女照看小孩,料理家务。村里现有几百人在县城里,从事的工作很多,有做工程的,有开商店的,还有摩托出租的等等,要是没什么重要事情,这些人几乎很少回村。

  其实,像潭南村的现象,在全国也相当普遍,无数个村庄正在遭受同样的命运和现象。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确是改变了中国的经济面貌,确也着是改变了这些古老传统村落的生活形态和生产形态,以至于大家现在一心向外,抛弃了曾经播种希望的那片土地,也抛弃了这些荡漾出无限欢笑和生活故事的道坛巷弄。

潭南西村及村前的两口水塘。不知道这里还可否寄托村民们的“乡愁”

  当记者问大家,现在的村里是这个样子,大家有没有觉得可惜时,有老人向记者表示,以前的村子是很好的一个村,村庄美丽,村民和谐,大家虽然辛苦,总还能感受村庄大家庭的生活氛围。现在弄得村不像村的,邻里关系也很不好,没办法,谁也不知道以后是什么样子了。


沙发
发表于 2014-12-25 13:38 |

欣赏学习支持,谢谢分享。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13:48 |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4-12-25 13:38
欣赏学习支持,谢谢分享。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地板
发表于 2014-12-25 21:25 |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5
发表于 2014-12-25 22:22 |


欣赏学习支持,谢谢分享。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06:58 |
老兵新手 发表于 2014-12-25 21:25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06:58 |
笨笨嘉 发表于 2014-12-25 22:22
欣赏学习支持,谢谢分享。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8
发表于 2014-12-26 11:44 |
欣赏学习支持,谢谢分享。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3:05 |
十里河 发表于 2014-12-26 11:44
欣赏学习支持,谢谢分享。

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