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07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诗里的摄影之美 如何用摄影手法表达诗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1-8 1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构图这个话题在全民摄影时代后,许多大师已经纷纷扬扬你唱罢来我登场的说过多次,主要思想是“减法”构图之类的观点的加之自己的经验而后反复咀嚼,纵然山珍海味,吃的久了,却也困乏,笔者更愿意探讨试着更更多摄影之外领域去探讨一些观点,试与分享。也欢迎交流探讨,微信:xicaocn。

    我们都晓得我们的祖先留下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其中便包涵美学文化。从上古时期,东方美学便融入了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形成了与西方很多不同且独树一帜的审美角度与演绎形式。而今天,我们在谈摄影,谈构图时,貌似更多的人都在从西方美术角度去看透视,对称,光影之类的元素。倒不是说这些不对,而是兼具舶来品的同时,回头看看祖先留下的,可能收获更是良多。 日本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黑川雅之先生在其书中说:“日本审美元素也正逐渐沦为西方美学的奴隶”,他大概也为日本美术界的未来所担忧,曾为东方美学骄傲的我们都在渐渐失去自己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在今天这个大谈梵高与莫奈的时代,却鲜有人知油画印象派的诞生正是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美术作品的影响,融入了东方元素,在那个时代,莫奈他们这样的做法亦是被当时主导油画界的人指责为异类,不被认可,但新东西总是如此,却也如此才显得其生命力。日本有名美术大家在美术史书中说:“日本美术亦只是中国美术的支流,分支,谈到日本美术回避中国美学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东方美学并非在设个读图时代一无是处的,只是我所知甚少,只能试着拂去历史的尘土尽可能窥见曾经那些美的一角。

复照青苔上
    木心先生曾经说:唐是盛装,宋是便衣,元是裤衩背心。拿食物来比,唐诗是鸡鸭蹄髈,宋词是热炒冷盆,元曲是路边小摊的豆腐脑、脆麻花。 那我们就正本清源从唐诗的气象与格局说起,试着也引入摄影构图一些借鉴与参考。
    唐诗之中,气象万千,格局之大,以至于后来上千年的文人们或已诗词或以书画形式想逃离唐诗的磁场都基本很难。唐诗与宋词最大的不同时唐诗大都是描写事与景居多,诗人感慨基本为次。 所以,很多唐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最为代表性的便是王维,我且来试举两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4:37 | 只看该作者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试看这四句,其实每一句都可以入画,亦是一幅摄影作品。摄影者按照此思路亦可以推出摄影环境与时机选择的一点启发, 空山的”空“字已经点出了一丝空灵与幽静,按照摄影因素来谈这里应该是地利。然后还有一个”闻“字,这是最难表现的。这里引出一个故事,宋代时设画院,出了一个题目:踏花归去马蹄香,要求学子以此为想象画一幅画,结果很多人画的都不是那么有趣,有人静心画了一匹骏马在花丛驰骋,虽有气势,却没有体现出”香”,可恰恰“香”字才是一句的点睛之笔。但“香”是去用嗅觉去“闻”的,如何用画笔去表达这是莫大的难题。 大概也有融入了传统道家哲学思想的东方美术才会如此有趣,在众多应试中有一个学子画了一幅:夕阳归去,一位少年奔腾着马蹄之下一群蝴蝶紧紧的跟随着。一下就用蝴蝶点出了一个“香”字,大概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近代著名美术大家丰子恺先生说:西洋美术是用眼睛和脑去看的,东方美术是用眼睛和心去读的原因。    回到上面王维的诗,“闻”字在这里和“香“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何用摄影手法去表达,这是考验我辈的难题,但确实也很有趣,值得把玩研究。我拍过几个版本,倒是不太满意,待有了新意,再与诸君探讨。  最后两句:”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倒是可以可以拍出一点那么意思,这里的”反景“是说”影“的意思, 就是斜阳照到深林之中,又射到青苔上面,都是很平淡的描写,但都是透出的安静的气息。我也尝试拍过,大概只有一个:复照青苔上,有了那么一点意思。

反景入深林
    王维的诗很多大都可以入画,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再例如那首: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从美术的角度来说, “潮雨” “轻尘” “柳色”,这些都是美术与摄影的审美元素,天时,地利,加之摄影者的人和,亦可全部入画。 只可惜我一直没有找到适合拍摄潮雨轻尘的古城,倒是西出阳关遇到过一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4:37 | 只看该作者
  赏玩唐诗带入摄影,大概是我茶前饭后一种乐趣,一阵子颇为上瘾。有时甚至认为,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 书画一体,诗画一体,并无明确的界限。只可惜我们这几代人成长,从小受到的教育,读书,思维模式的建立都是建立西方那一套美术标准之上,渐渐失去了解开那些玄妙法门的钥匙,所以看待东方美术的标准用西方美术那一套可能本就是不太适合。中国传统画里的世界大都是现实中找不到的,如层层叠叠一目十排的山峦,如密林山下的溪水花边的茅屋,这些都是借鉴现实世界而后升华的梦里世界。西方画除了后面受东方美术影响崛起的印象派之外,之前题材大都是写实,现实中可以找到对比。 所以,从趣味性来说,东方美术更胜一筹不无道理。    再看我们从小熟悉的那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我大概最爱:”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两句,起承转合之后带来是一种反差美,试想古道之外有野草蔓延的清新,一眼看过去是苍凉的荒城,或者有一天在西北塞外看到如此美景,会悠然而生一种对比美。寥寥两句,就是一副天地之间的绝美风光照片了。 还有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每一句都是很好的摄影题材与作品,值得赏玩上许久。所以,学摄影审美构图,不接触诗画,实在是一件憾事,中国诗画对人的审美想象力的建立与提升是无论怎么形容都不会觉得过分。

西出阳关无故人
    就算时在流行的减法思想,在唐诗世界里也是比比皆是,前面一直说王维,那我们还是不离开王维去谈:减法思想。唐初诗人王绩有一首诗《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如此大意,王维也曾写过一段寥寥几行,足以表达: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所以,“减法”构图也大概只是形式,若不是从认知上根本有减法的审美与意识,形式上的减法常常反而会导致邯郸学步的境地。当然,笔者所学有限,也只能抛砖引玉的谈谈我一家之言,也希望能和更多对东方美学喜欢的朋友一并探讨交流之。 我个人微信:xicaocn ,欢迎交流探讨。这样的探讨交流或许只存在于喜欢文化乐趣的朋友,佛家说:菩萨眼里是菩萨,众生眼里皆众生; 每个人眼里摄影世界与理解并不相同,认知自然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4:37 | 只看该作者
好知识  学习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8 17: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08:42 | 只看该作者
上午好   谢谢你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08:42 | 只看该作者
云追月 发表于 2015-1-8 14:37
好知识  学习分享了

上午好   谢谢你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08:43 | 只看该作者

上午好   谢谢你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