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镇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三会镇及其周边乡镇的百姓都会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乡,度过川北传统民俗节——“蛴蟆节”。3月4日,带着神秘的向往,我走进了嘉陵区三会镇,第一次去感受这个富有民俗色彩的节日。 此时的三会镇人头攒动,高跷、龙狮、拽幺妹等民俗表演轮番登场。当地的居民更是没闲着,正抓紧赶制小巧的手艺活,那就是做蛴蟆灯。蛴蟆灯由嫩竹制作,先用细竹篾编成竹环,再取一定长度的竹子,将最上方的两个竹节敲破,然后向中间挤压,形成纺锤状,将竹篾环编扎进去,再在灯壁下方保留一个小孔,点灯时使用。竹灯的表面再糊上一层白纸,插入蜡烛就算完工了。“这玩儿不管男女老少还是大人小孩都会做!”街口任大爷一边制作蛤蟆灯一边告诉我。 夜幕降临的时候,当天最重要的活动——“送蛴蟆”正式开始,人们纷纷点燃蛴蟆灯沿着乡间小路从四面八方向大路上汇聚,形成了一道长约几公里的灯流,并齐声唱着节庆民谣“十四夜,送蛤蟆。蛤蟆公,蛤蟆婆,把你蛤蟆送下河……”在一片鞭炮和烟花送行中,依次跟随,向小河边聚集。刹那间烟花漫舞,一个个橙红的灯笼在这个朦胧的夜晚显得异常美丽! 在河边,人们有的将蛴蟆灯抛进河水里,有的则将蛴蟆灯插入土中,只见漫山遍野灯影晃动,密集得像夏夜天空的繁星,气势十分热闹壮观。此时当地居民还燃放许愿灯、点爆竹。 原本“送瘟疫”的祭祀活动,在川北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对未来的祈福,希望送走所有不快,等待来年好运的喜庆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