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633|回复: 6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家林:到这个年纪不说真话,人生就太悲哀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5-10 11: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家林:到这个年纪不说真话,人生就太悲哀了

发布时间:2010-07-22 来源:无忌原创 作者:海杰 满异 责任编辑:jack

        6月的上海,天气热得人有些迷茫。时值上海国际摄影周,偌大的展厅里,到处都是拿相机的中老年人。

        来自云南的摄影家吴家林的作品《云南山里人》也参加了展览,而他本人由于患有眩晕症,在展厅里没有待多长时间,就从人群中消失了。等我们电话沟通时,他已回到宾馆。

        “不过,我来上海后,海拔降低了,对我眩晕症有好处。”吴家林在位于漕宝路的光大酒店接受无忌专访时说。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2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4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350D DIGITAL    iso: 1600    快门: 1/25s    光圈: f2.8

  

吴家林接受无忌专访    拍摄/吴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自己出过的那些书


        色影无忌: 这次你一个人来上海么?

        吴家林: 我一个人来,为什么你会说一个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4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老伴没来么?

        吴家林:老伴当然应该来的,但她不久前跟我在云南山里拍照时摔了一跤,右手骨折,在家养伤。我最近在拍摄一本新书,叫《吴家林·印象临沧》,总共拍了99天,是我拍得最辛苦,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因为对方要求我出一本精品书。其实这个是很难的。在西方人眼中,就显得很奇怪,像马克·吕布就问我:“你为什么两个多月出一本书?”后来我跟他讲,这是“中国特色”。过去我在云南新闻图片社做摄影宣传,只能听从党的安排,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叫我做成什么样,我就做成什么样。退休之后我终于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摄影家,他们再找我我就不干了。要么必须按我的摄影观念去做,他们答应了,听从我,给我提供条件,让我自由自在地拍照,我认为这事是大事。我今年68岁了。60岁以前我基本都是在做外宣画册,省委宣传部有一个机构叫外宣办,我以前一直都听从他们的,当中做的有些书籍曾经获得过中宣部、文化部对外宣传“七个一工程”一等奖,他们很高兴。但是我不高兴,我是有看法的,我在位时不敢说这个话。退休了,我就敢说,我说那些书,我看上去很悲哀,获奖也是自己给自己发奖,后来我看到这些书送给我们的外宣对象老外,人家随便翻翻就丢在酒店。我是编书的人,拍照的人,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刺激和讽刺,我非常难受。但是1993年我出版的《云南山里人》在老外心目中,成了一本收藏价值很高的书,过去十来年,居然还有老外在西方买到这书来昆明旅游,敲我家的门,让我签名,令我非常感动。要是外宣,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外宣,所以我觉得外宣的画册得具备两个条件:1、真实,不要作秀做假,不要装模作样地搞粉饰性的东西;2、要有影像艺术的魅力,通过影像艺术去打动人家,让人家觉得这些照片拍得多好啊,想收藏。具备这两点外宣目的才能达到。现在的新一代领导人普遍比我的同龄领导人水平要高并务实得多。新观念的外宣书到目前,我做了5本:第一本书是沿着云南边境跑了一万多公里,叫《瞬间边地》。是省委宣传部领导请我做的,领导很大气,他们听了我的想法后说:“吴老师,就按你的观念做吧。”审稿时更是令我吃惊,我一生和大大小小领导审稿打交道,没有哪个领导不提意见,好像不提意见就说明自己没水平,一提意见他又显得很外行,好的照片他就说不行,不好的反而说好,你还得照着他说的做。但是这次的领导很厉害,看完之后,一个字不改,一张照片不换,直接签字同意发稿。我内心觉得这是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领导,后来,这本书的照片还没印出来就在法国、美国做展览,你说这个外宣效果达到了没有?我觉得达到了。但是很遗憾,这样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领导很少,我非常怀念这位领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5 | 只看该作者

《吴家林-保山》封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事情做好之后,对我也非常好,在巴黎编辑“黑皮书”的罗伯特·戴乐比尔就因为看到这批照片和此前出版过的《云南山里人》和《时光》后,就破例地为我出版了世界摄影大师系列丛书“黑皮书”《中国边陲》。云南地州市一级的政府找我了,我就出了第二本书,叫《吴家林·保山》,薄一点,有一些云南的文化人在支持鼓励我,这有个大的背景,中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云南很多边远地方比较滞后,要打知名度,就想到我了,用我的名义与市里名义一起,出了这本书。后来我的故乡昭通主管文化的副市长看到《吴家林·保山》后就说:“吴家林老师是昭通人啊,怎么跟保山做不跟昭通做?”于是我又做了《吴家林·故乡昭通》。我行走了11个县,75天拍完。一个县走五、六天,要出好照片很难的,这对我来说也是个挑战,如果我不这样做人家就不干了,每个县要接待你,要负责你的交通食宿,你不能没完没了。后来我和马克·吕布讲,他说:“我真羡慕你,你真幸福,我一生都没碰到过这种好事。”书出来后,我首先寄给马克·吕布,他非常欣赏,从中选出几十幅,先后在巴黎、休斯顿、上海、香港展出。布列松夫人马汀·芳看了书,说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我最好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5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这是哪年的事?

        吴家林:这是2008年的事情,所以布列松的艺术顾问罗伯特·戴乐比尔在收到书后,用明信片给我写了一句话:“非常感谢你送我那么精美的好书。”这些在西方,特别是法国,是很难得的,因为摄影术是在法国诞生的,他们对影像要求很高,他们给那么高的评价,对我也是激励和安慰。我觉得我的摄影之路走对了。紧接着第三本书《吴家林·玉溪》,2008年拍完,由于各种原因,推到今年付印,我又易第三稿,反复修改,最近快要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6 | 只看该作者
  你刚才问我老伴为什么没有来,本来她要跟着我的,但拍《吴家林·临沧》这本书的时候,在第97天,很不幸,她踩在一块西瓜皮上,把右肩骨摔断了,生活都不能自理,关键是,她有严重抑郁症,这事闹得她抑郁症发了,我要回来冲胶卷,我跟临沧承诺过,今年12月10号前要出书的,不能耽搁掉。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工作了两天,老伴在这边,我在工作室那边,我回来发现不行,她烦躁得不得了,我非常着急,因为她说到一句话,受不了这个罪,这个想法吓着我了,给我敲了警钟,我觉得不能冲胶卷了,保护她是第一位的。所以我把她接到我工作室,早上起来煮早点给她吃,我要伺候她。我一个人的话,就随便弄点吃吃,就过一整天了,她在面前要把她伺候好。时间又不能拖,我只好加班加点冲洗,不过我还是按正常计划冲完了,胶卷是冲完了,但我有点眩晕,因为颈椎有些毛病,一是工作担子重,再就是老伴这事让我不愉快,压力太大,就发病了。输了几天液,打针灸之后稍微缓解。后来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想上海海拔低,过来可能对我的眩晕症有好处。来了之后,发现确实有好处,在上海我可以这么长时间跟你们说话,在云南我就不行。我也伺候了老伴一个月,现在她生活勉强能自理,所以我就把老伴单独丢在云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6 | 只看该作者

“我吴家林做了一辈子摄影宣传,我应该走出一条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路”


        色影无忌:刚才听你聊以前的画册,基本模式都是政府出题目,然后你去创作。

        吴家林:这个问题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我吴家林做了一辈子摄影宣传,我应该走出一条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路,我们不能再做虚假的摄影,自欺欺人的摄影。用我这种方式,一般摄影师没法完成,我积累了多年的摄影经验,在云南高原行走也是我长期摄影关注的主题,我长期关注大山里的人,山里人的生存状态,山里人和自然的关系,和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等等,我作品里反映出这些东西。当然我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当地山民的生活现状,这是带抢救性的拍摄,很快这些传统的东西要消失掉了。这些正是我的书有收藏价值的根本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7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0    iso: 200    快门: 1/2s    光圈: f14

吴家林作品《云南山里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云南应该在这方面算是最多的。

        吴家林:云南虽然是最多的,但是政府在做新农村建设,虽然这是好事,但你知道,一刀切会带来很多弊端,比如说,有的地方是佤族,相当原始的,但现在给他们盖别墅,一栋一栋,街灯太阳能的,定时的,天亮就灭,天黑就亮,一个街灯柱大概是上万元钱,当然这仅是样板新农村的投资。但这样做,他们是农耕民族,他们的牛羊骆马猪鸡关到哪里啊?这很尴尬。千年的茅草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廉价的石棉瓦房,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石棉瓦房冬冷夏热的特性让生活质量倒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完全改变了。

        吴家林:生活完全被打乱了,祖先上千年生活和传统习惯的格局一扫而光,全部重新规划,重新来安排生活,这种情况让他们措手不及。我觉得这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这些农耕民族,他都有既定的习惯,每家牛圈盖在什么地方,他们每家都因地制宜,都是逐步改进过来的,现在很难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7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私下和你合作良好的部门讨论过这些问题吗?

        吴家林:我没和他们讨论过,我只是看在心中,这种大规模的运动式的改造难免有许多问题,有很多无奈。我很难拍摄,我要找寻的那种民族历史文化的符号,很难找到了。所以这些我更着急,我的拍摄还带有某种抢救性质,当然我不是在简单的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8 | 只看该作者

“我要他们不知不觉,对我没提防,要表现他们原生态的真实生活。”


         色影无忌:一个云南够你拍了。

        吴家林:那当然,不要说云南,一个市,有上百个乡镇,我仅能选择五六十个,每个镇的村庄,我最多跑上三五个。因为时间各种因素限制,我这种摄影方式,不是纯记录性的,一天我跑了一个村庄80户人家,我能找得到感觉的说不定就是6户,也就是6 / 80可以构成我的作品,但我不跑这80户人家,就得不到这6户,但村庄不是平地的,都是上坡下坎的山村,一出门就要爬坡,我爬得气喘吁吁,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每天我的衣服全部都湿透,都是一道道汗渍,比较艰辛,但我爱这行,很充实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1:28 | 只看该作者
我有时候一天跑上百户,像查户口,我要一个人去,不需要很多人陪我,最多找个村干部向导,人多会打扰他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就会被打破。如果拍出来都是一种模式就不对了,我要他们不知不觉,对我没提防,要表现他们原生态的真实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