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河南油田“协解”职工刘俊合在他的家里,向来访者津津有味地介绍他发明的“吊瓶输液报警仪器”。 这项成果,前不久,获得国有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为此,刘俊合努力了十年。 今年59岁的刘俊合,原来是一名汽车修理工,2001年“协解”后,他回到老家濮阳。他在医院陪护叔叔时,发现同病房的一个小伙子的烦恼:奶奶需24小时输水,小伙子一天不怎么合眼,生怕药水滴完。 能不能发明一个报警器?刘俊合当时萌生了这个想法。这个想法一直缠绕在他心里。2006年初,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开始潜心研究。2年后,第一代报警器诞生了。可是,仪器实际运用不方便,不被人们看好。刘俊合就在原有基础上对仪器进行改造升级。经过8次升级,刘俊合发明出了精巧、方便的报警器,最终获得国家专利。10年来,他为此负债累累,耗费了8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