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摄影与日本美术
日本的业余摄影是与摄影团体一起发展起来的。日本最早的摄影团体是开始于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的“日本写真会”。这之后,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的“大日本写真品评会”、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的“东京写友会”“东洋写真会”、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的“太白星社”“浪华写真俱乐部”等各种摄影团体接连出现。最早正式打出“艺术摄影”旗号的是“太白星社”,不过,有“参照绘画进行创作”的倾向的则是在“日本写真会”中可以看到。这种模仿绘画的倾向是随着摄影团体一起出现的。
那么,画意主义摄影究竟是如何从模仿绘画开始发展起来的呢?例如,森一兵在论及日本画意摄影主义诞生的文章中说到,“由于摄影术是西洋的舶来品,所以,它的画风很容易受西洋绘画的影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相比之下,初期阶段,绘画式摄影不但不怎么受西洋绘画的影响,甚至创造了日本的特殊风格”。此外,讨论过同样问题的森芳太郎也写过,“日本画是最能体现日本自古便有的特殊发展道路,日本的摄影画,必然性地要从对日本画的模仿开始”。他们两个人都指出了日本的画意摄影是从对日本美术的模仿开始的。
幕府末期·明治初期的摄影与西洋画的关系是非常接近的。不过,明治中期出现的画意主义摄影虽说也有受西洋画的影响,但是,受日本美术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这与当时的美术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
厄内斯特·费诺罗萨
明治一零年代后半开始,美术领域的国粹主义抬头。这个时期,厄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1835-1908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费诺罗萨是一位御雇外国人[1],以哲学及政治学讲师的身份在东京大学任教。他非常热心于传统美术的研究,是美术国粹主义运动的观念学者。明治十五年(1882年)出版的费诺罗萨的《美术真说》,应该说是一部美术国粹主义宣言式论文。这虽然是他用英语在竜池会上发表的演讲的日语版,但文中所用的翻译用语“日本画”却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词语。
![]()
费诺罗萨的《美术真说》
费诺罗萨在《美术真说》中拥护日本画技法排斥油画一事广为流传。另一方面,他在“妙想”(idea)这种精神理念中追求艺术的本质,倡导绘画的纯粹话、独立化。这是以往日本绘画中所没有的西方现代式的绘画观念。尽管费诺罗萨所说的“日本画”,终归是以西洋绘画为对立概念而设定出来的一个词语,但却作为一个表现日本绘画本质的名称而为日本接受。但是,费诺罗萨所推崇的“日本画”,其实是一种既继承传统技法又以西洋式的现代绘画为目标的绘画类型。就这样,费诺罗萨的价值观导致了明治时期日本画的现代化。
然而,在《美术真说》之中,费诺罗萨在拥护日本画排斥西洋绘画的时候,在“如果将油画与日本画进行对比的话,油画更接近实物,就如写真一般”这句话中将“写真”引以为例,指出如果将油画与日本画作为比较的话,油画如照片一般,更像实物,但是他认为,与实物相似并不是绘画的根本。如果考虑到这之后摄影的存在方式,这句话就会显得意味深长。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摄影之所以不被当成艺术来看待,是因为摄影被认为是单纯的再现,而被画意摄影引为目标的艺术性,就是体现在“不是单纯地、一丝不苟地描写拍摄对象”这一点上。
只不过,最早那一批业余摄影家所参照的绘画作品,并不是费诺罗萨推崇的那种现代式的日本画。首先,他们模仿的对象并不是同时代的日本画,而是近代以前的传统式的日本绘画。可是,为什么会是日本的传统美术呢?这是因为当时日本的传统美术得到了重新认识才备受关注。而日本的传统美术之所以会得到重新认识,则又是受与费诺罗萨密切相关的博览会·博物馆行政的影响。
[1]御雇外国人,或称外籍讲师,是指日本在幕末至明治时代时为了赶上欧美脚步,而大量公聘的外国籍顾问,其受雇后协助日本发展经济、工业、制度等学问(殖产兴业)。明治维新的成功,御雇外国人功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