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笔者之所以选用A900看重的就是蔡司镜头,毕竟那个时代所用的中画幅哈苏相机所用的镜头恰恰就是蔡司,毋庸置疑Lens made in Germany ,“Carl Zeiss”就是镜头中的名牌效应,换言之就是影像质量的最终保障。我在近30年的摄影历程用的最多就是蔡司系列镜头。“Zeiss”这个镜头中的王者形象早已深深地烙在笔者的心底,永藏记忆的深谷,挥之不去。
写到这里真得要为索尼相机的研发者们点个赞,好像早就摸准了痴迷蔡司的影家们的“命门”,尤其在当下中画幅相机随着时代发展渐行渐远时,索尼和蔡司的两强合作可谓珠联璧合,索尼相机的高科技成就了蔡司镜头的传承,而世界名头又提升了索尼相机的品牌效应。此外,索尼自家的G系列镜头也是集大成之作,淡雅的色彩表现和柔美的焦外虚化效果被世界追捧。因此,大凡用过索尼三剑客镜头(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FE 70-200mm F4 G OSS)的影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体积小、重量轻、解像力高。
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新镜头在光学设计上却更加优秀,因此新镜头的光学素质表现上口碑更佳。在索尼A7与A7R发布时,索尼就已经承诺了这只镜头的存在,对于风光拍摄的摄影师而言,它的发布意义重大。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具备F4.0恒定最大光圈的广角变焦镜头,虽然光圈比A卡口的16-35mm镜头小了一档光圈,但是体积和重量均小了很多,并且对于风光摄影而言大光圈的意义本来就不是很大。
索尼三剑客之一的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这是一款最常用且影像素质极佳的蔡司全画幅变焦镜头,号称全画幅无反的标准镜王。整体素质表现出色,成像锐利,影调是十足的蔡司味。在大光圈使用上虽然边缘有些许暗角,但却突显艺术感染力,也不失为一种个性的表现方法。在弱光表现上层次丰富,蔡司镜头的特点彰显无疑。而色彩的表现力方面,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 F4 一贯禀承了蔡司镜头的还原真实,亮部色彩纯度虽然高,但不抢眼,成像通透、影调相当油润。在当年的胶片时代,尤其是拍摄雪景,暗部呈现出非常迷人的幽蓝基调,这就蔡司镜头的味道。这只镜头无论是在青藏高原还是在滇藏路上,都是使用频率最多的一款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