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188|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柳:我一眼能望穿这杂乱和落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12-25 23: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袁柳:我一眼能望穿这杂乱和落寞

发布时间:2011-03-24 来源:色影无忌 作者:jack 责任编辑:jack

        袁柳的作品看起来“嫩”了点,表达痕迹过于明显,作品的主题显得使用过度。
        就在这种我们看起来有些青涩的作品氛围中,袁柳从众多的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她在影像与社会观察点上建立了及时有效的联系,并在作品的执行中,将思考推向深入。
        这种思考至关重要,尤其在旅游越来越变得面目全非的今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06 | 只看该作者

     影像发现之旅——

       “另一个陕西”系列访谈:

刘武:我没有刻意庄重,但刻意感慨了

        胡桑:拍摄时,我处于严重“走神”状态

        李小舟:我更希望自己能够“隐藏”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06 | 只看该作者

  影像发现之旅——

      “另一个陕西”系列影展:

        刘武个展:来自故乡的肖像

        胡桑个展:看见,看不见

        李小舟个展:无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07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400D DIGITAL    iso: 400    快门: 1/50s    光圈: f4

袁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08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这是你的毕业作品吗?

        袁柳:是的,《伤逝》系列是我2009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摄影系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09 | 只看该作者

袁柳作品《伤逝——装修中的广仁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09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为什么要把作品的视角处理成圆形?
        袁柳:《伤逝》这组作品以圆形视角呈现,是我认为最适合的视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10 | 只看该作者
就外观表现来说,圆形视角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圆形视角汇聚观者的视线,圆心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作品主题的表达更为直观。同时,圆形的完满外框与画面中的视觉构成元素十分吻合,让画面更统一整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10 | 只看该作者

就作品的创作理念来说,圆形的视角更贴近整组作品贯穿的主线——伤逝,这种在视觉上给人以旋转、运动和收缩的审美效果让作品主题情感的表达更为细腻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11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有没有担心过,这样的处理会消解或者束缚你的表达?
        袁柳:圆形视角在作品表达上确实有很强的局限性,《伤逝》作品中的圆形视角却没有束缚我的表达,因为这种局限是我需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11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眼能望穿这杂乱、落寞的场景,却无法用手上的相机完整记录,一一呈现。即使全部记录下来,也不会有在现场那样强的震撼和触动。我相信《伤逝》里每幅作品有其强烈的代表性,通过这种圆形视角的单纯定格足以表达了我要说的一切,一切无需多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12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你的作品似乎针对当下旅游开发中的一种传统文化伪装所做出的反应,为什么却要取名《伤逝》?
        袁柳:淡淡的伤源于逝去,这段情感的伤逝是因这座城市而存在的。驻足西安将近四年的时间,对这座城市一直有着很特别的感触和理解。
        创作思想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元素”趋于符号化的思考;对中国“文化遗产”后患的记录;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关系的反思;以及对“和谐家园”的自我感悟。
        整组作品的贯穿主线——伤逝,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化及遗产的不合理继承和利用,从高度的思想意识上出发进行关注和记录,从而进一步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及生存的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12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400D DIGITAL    iso: 100    快门: 1/125s    光圈: f8

袁柳作品《伤逝——防盗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13 | 只看该作者

色影无忌:其中有部分作品,更倾向于个人情绪的抒发。   

        袁柳:这组作品略带感伤的主调是在整合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后映射出来的。正是这来自心灵深处的触动、感伤,让我无法掩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3:13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这种个人情绪的抒发,开始的时候像是一个人的吟唱,淡淡的忧伤在画面一幅一幅淡去中回荡,感染着旁听的人,如果你的心头也在起涟漪,我相信这份感情也同样属于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