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与被看——关于中国当代摄影探讨研究 2016-4-11 17:30| 发布者: zhcvl| 查看: 239| 评论: 0|原作者: 画刊杂志 |来自: 画刊杂志
摘要: 《前进的河流》 亚当斯 摄影 1942年 《看与被看——中国摄影》是视觉文化研究学者杨小彦新出版的文集,这本集子收录了杨小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摄影的观察与研究。如他在文集后记所言:“我的文字呈现了这样一 ...
《画刊》:我们现在每天面对海量的图像信息,这是印刷时代难以想象的情况,然而巨大的图像资源又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因为大量的图像是被规训的。 杨小彦:这正好说明福柯说得没错,微观领域的普遍规训才是形塑日常观看的来源。在智能手机推动下,当每个人都能方便地自拍的时候,他们的自拍恰恰呈现了一种整体化的倾向,这是现代商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有一个学生的论文讨论的就是手机自拍,但一直找不到恰当的主题。我建议说,必须把手机自拍和摄影中的个人观看对比起来讨论。只要把这两种模式放在一起看,就会明白,手机自拍其实都是一个模式,千百万人拿着手机自拍,以为他们是在表现自己,其实所呈现的图像是模式化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为推广而设计出来的模式,有效地迎合了人们自观的心理。从这一点看,手机自拍恰恰缺失了自我。从这一点看,个人观看所对抗的,也包括充斥我们生活中的手机自拍。 《矿工I》宋朝 《画刊》:从观看的角度讨论图像和文化、社会的关系,确实有助于形成一种历史客观性的视角,但是如果回到艺术家个体创作的层面,在当下这种既越发复杂又不断模式化的视觉环境,个性表达反倒是一个难题。 杨小彦:在《看与被看:摄影中国》一书中,我希望能够呈现我的个人的一种观察,把当下的摄影作为一个对象。我并没有为任何一个艺术家提供某种可以实施的方案,我以为理论不能提供这一方案,不仅是我,所有艺术理论都无法为艺术家的实践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事实上艺术家有艺术家要做的事,理论家也有理论家要做的事。当然,我的书是有立场的,有一个偏于理论和社会观察的立场。我只是在努力表达这一立场,而不是为摄影家评功摆好。我的立场当中,至少包含着一种多元的诉求。我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而理解这一立场。 《矿工》 宋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