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密:“两弹”试爆影像是如何拍摄下来的 2016年05月 作者: 来源:南京日报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用遥控方式拍爆炸 拍爆炸不能靠近,只能用遥控方式拍,这方法是事先将摄影机安装在选定的位置上,拍摄指令由主控站统一下达。 在爆心附近的两个工号里,我们共安装了四台机器,高速摄影机也在 ...
内容:
用遥控方式拍爆炸
拍爆炸不能靠近,只能用遥控方式拍,这方法是事先将摄影机安装在选定的位置上,拍摄指令由主控站统一下达。
在爆心附近的两个工号里,我们共安装了四台机器,高速摄影机也在其中。根据导演的要求,将四台机器作了分工,镜头焦距、光圈、频率作了统一的调整。每台频率都有提高,高速机提高到每秒200格左右,这是有风险的。胶片的感光度、镜头用的阻光镜和频率都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不许有半点差错。
试验时间临近了,全军各科研单位在场区设置了各自的项目,其中有飞机、大炮、舰艇、坦克、车辆。这个“露天展览会”是落实周总理“一次试验全面收获”的指示而安排的。场面壮观,临战气氛浓厚。
清场的最后时刻,我们跟随基地司令员张蕴钰等领导来到铁塔下的控制室做最后的检查,室内不准外人进去。当首长从室内出来后,一扇厚实的大门徐徐关上,红底黄字的“响”字标语覆盖了整个门脸,这个场面极为醒目。“响”字标语,在整个场区是首次见到。事后得知是毛主席在一份请示报告中的批语,批语说:“原子弹是吓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吓人的,就早响。”这个“响”将预示国力军威的飞跃发展,意义极其深远。
爆炸的当天,摄影人员的位置、任务作了分工,我的位置在720主控站外面,这儿离爆心7.2公里,主要拍蘑菇烟云,柴森、郑治国的位置更靠前些,他们拍摄炮弹取样和坦克、步兵小分队穿越爆心等活动,这三处是经过多次申请才获准的。耳朵里传来了“5…4…3…2…1…启爆”,我提前两秒打开了机器,白光过后,露在外面的皮肤有很强的灼热感,几秒钟后,才听到惊雷般的巨响。取景框中的火球在不断地变幻,翻滚升腾的火球逐渐形成了蘑菇烟云,景象极为壮观。我跟着图像的变化,用变焦镜头不断改变景别。当烟云升到一定高度,我机器中的胶片也拍完了。
最快速度将胶片带回北京
拍完爆炸后,一是要在第一时间进入沾染区,抢拍破坏的现场景象,如燃烧的帐篷房屋,掀翻的飞机、大炮、火车头等,回收前不拍下,事后无法补救;二是要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将安装在机器里的胶片转移到安全区。这些工作事先有预案,个人任务非常明确,均圆满完成。
在数十公里外白云岗观察站站满了专家和首长。此时,张爱萍总指挥用专线电话向周总理报告,当总理听完报告后,反复询问是不是核裂变爆炸的响声,张总指挥作了肯定的回答:是核裂变的响,我们看到了火球和蘑菇烟云。现场测到多种数据,也证实是核裂变的响。从这可以看到这一响牵动着上至总理下至亿万群众的心,他们都急切地想听到这报春的惊雷,这催人奋进的号角。
紧张的拍摄告一段落,我受命带着所拍摄的胶片,搭乘张爱萍总指挥回京汇报的专机直飞北京。厂政委张景华亲自到机场,用车将人和胶片直接拉到洗印车间。那里的准备早已就绪,张政委通宵在现场坐镇,我紧盯着药槽中循环滚动的胶片。啊!我看到成影的蘑菇烟云了!大家也怀着兴奋的心情,聚过来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