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52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难就难在它太容易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10-18 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摄影,难就难在它太容易了!
2016-10-17 13:52|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98| 评论: 0|来自: 澎湃新闻


摘要: 不久前落幕的“国庆节朋友圈摄影大赛”再次轰轰烈烈地证明了,这是一个全民狂欢的视觉时代。处处可见手执单反相机和专业镜头的普通摄影爱好者,人人拿起手机随时随地拍摄美食、美景、美好人像,美图后上传社交网络集 ...



不久前落幕的“国庆节朋友圈摄影大赛”再次轰轰烈烈地证明了,这是一个全民狂欢的视觉时代。处处可见手执单反相机和专业镜头的普通摄影爱好者,人人拿起手机随时随地拍摄美食、美景、美好人像,美图后上传社交网络集赞,当代摄影的专业与非专业似乎已经要靠所谓的先锋和实验性来区隔。
而作为专业摄影师,以一种亲和的态度,觉得“这又有什么不好”,不知道算不算另类。青年摄影家米玉明自2015年开始,发起“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的公共影像艺术计划,她说她是想“告诉绝大多数没有机会走进美术学院但是对艺术抱有幻想的朋友一件事:摄影的学习,甚至艺术的学习,并非你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深奥。其实,即使没有机会接受专业训练,没有昂贵的器材,也是有可能像很多摄影师、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而且有可能很优秀。”——这话对于我们这些“朋友圈摄影大赛”的参赛党听来真是入耳,虽然在艺术上,这或许是另一种先锋和实验性。
以下图文摘编自《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由澎湃新闻经中国摄影出版社授权发布。



喜欢摄影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们


在当代学摄影很容易?人人拿起相机皆可!

在当代学摄影有多难?除了相机使用、精进技术、跋山涉水,你还需要知道哪些呢?某年在厦门旅行,偶遇一位北京的摄影长者,他说:“在当代,摄影,难就难在它太容易了!我至今还是难以突破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做。”
难与易,是当代摄影人的共识。



热爱摄影的妈妈学员们的写生留影


视觉创造世界的浪潮起源于19世纪末,从摄影和广告成为职业开始。当代视觉文化不再被看作只是“反映”和“沟通”我们的世界,我们应该承认它正在创造着世界。由此可见,图像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和发展的一种物质性力量,如同经济和政治力量一样不可忽视。在当代,商业摄影以传达消费者的欲望、实现商家的利润最大化为宗旨,不断为时装等商业产品制造 梦幻、奢华、多变却又有着明确目的的影像。摄影师们竭尽所能地迎合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满足人们消费的口味变化和喜好选择,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表现方法,直至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新表现、新抽象、新概念、 新波谱,或似是而非等的文化集结的视觉影像。
也许,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世界被图像化的过程正是“现代之本质”。徐冰教授也曾提出,现代艺术教育必然涉及“大美术”的概念。从“纯美术”到“大美术”这条弧线的延长线,就是未来美术与周边生活的关系。



十岁的学员小坏同学和她的作品


我从2005年后便开始了以摄影之名的实践探索与思考。然而,“摄影艺术家”这个称谓是在多年后、我自以为尚可粗浅地了解艺术、摄影、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才敢认领的。2015年伊始,更斗胆从社会上、学院课堂上发起“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之公共影像艺术计划。然而此命题的探索应该有近10年的渊源了吧,我从2006年后陆续开始的实验影像创作、从2010年后开始的概念摄影教学实践,皆意在提出“只要每个独立的个体用充满生命力的态度去思考、向内观看,也恰好选择以影像的媒介呈现,那么,专属于该个体的影像就实现了,即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



孩子们在路上捡到的一根羽毛,但这张照片是谁拍摄的,他们已经记不清了。


我写此书,更想告诉绝大多数没有机会走进美术学院但是对艺术抱有幻想的朋友一件事:摄影的学习,甚至艺术的学习,并非你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深奥。其实,即使没有机会接受专业训练,没有昂贵的器材,也是有可能像很多摄影师、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而且有可能很优秀……
“影像生活家”的果实,姿态各异、味道迥然,但各自鲜美,这才是本书和多年来实践探索的根本。



学员好妹的作品《么么哒》


从 2010年开始,我客座于各高校、摄影组织的摄影讲堂。很快,我发现在这些课堂里,缺乏的不是昂贵的专业器材、摄影技巧和所谓的构图课程,而是如何观看摄影和如何思考这一层面上的问题。也遇上很多资深影友,玩了几十年器械,对于照相器材的前世今生如数家珍,但是对于摄影的认知却迟迟像个门外汉。当我反观自己学摄影的经历,我想是美术的功底——从小绘画的训练让我练就了迅速捕捉和谐画面的本能,也是绘画的素养、绘画相关的文化、哲学等滋养了我,推动着我一直向前!



学员李苏怡的作品,摄于顺义水上公园。


2010年春天,我的“绘摄影课堂”的教学实践从鲁迅美术学院开始。而幸好,这群学生无一例外地“没有摄影基础”,只有绘画和设计学科的基础,这样的情况使“绘摄影”的实践迅速见到成效。
为什么说“幸好”没有摄影基础呢?摄影的学习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因为摄影器材仅仅是一种媒介,在摄影的学习中,若单纯地进入以摄影器材、技艺本身的研究或以摄影之名的艺术研究,都是相对漫长的,或者说是有所偏颇的。在技术便捷化的今天,若影像的表现与每个人独特的生活体验、视角密切相关,这个世界一定是神秘而美丽的!“找自己,发现自己”,学摄影不是从器材开始,而是从“处理画面”的能力学起,学会把万事万物、复杂的情感、变化的光线转化为和谐的韵律和丰富的影调,从而使自己的照片具有丰富而不一般的“影像感”。



学员雪雪的自拍


找自己,重视“影像感”,学习“画面感”,领悟“陌生感”,以及恰到好处的技法练习,便是“绘摄影课堂”的全部内容了。
人人都有理由、有立场成为一名独一无二的“影像生活家”!“影像生活家”不同于职业化的摄影工作者和艺术家们,而是每个社会成员用影像的方式呈现专属于个体的“审美化”特征的创作。
经历了从读图到大数据的碎片化时代的变迁,人们越发需要“更温暖”和“更新鲜”的视觉感受,如果还是一味模仿、跟风过去的名家,是否违背了摄影的本意——摄影是每个生命个体观看世界的方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6-10-18 15:39 | 只看该作者
共享好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0-18 15:3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6: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小草 发表于 2016-10-18 15:39
共享好资讯!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8 16: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小草 发表于 2016-10-18 15:39
感谢老师分享!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0-18 21: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0-18 21: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0-18 22: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10-19 21: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0-19 21: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9: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笨笨嘉 发表于 2016-10-19 21:30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9: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笨笨嘉 发表于 2016-10-19 21:29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9: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0-18 22:08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9: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0-18 22:08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0 09: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10-18 21:00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