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37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文澜的点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12-14 0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文澜的点评
2016-12-9 08:53| 发布者: cpnoz| 查看: 120| 评论: 0|来自: 百度


摘要: 王文澜的摄影观随着他对摄影的理解而改变,他更多的转向对社会生活的表达。这是他自己在摄影上比较大的转型。我们把他的摄影如果分成两个时代的话,那他第一个时代的摄影还比较多的是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同步的。后面 ...



       王文澜的摄影观随着他对摄影的理解而改变,他更多的转向对社会生活的表达。这是他自己在摄影上比较大的转型。我们把他的摄影如果分成两个时代的话,那他第一个时代的摄影还比较多的是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同步的。后面的一个时代则更多的表现小人物---------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而这正是生活中间最深刻的东西。
       王文澜比较多的关注的是社会中间人和人的关系。恰恰是这样的照片构成了世俗生活断代史。新闻图片有一种以美学为主要基础的图片,王文澜的照片就是这样的。在他的图片不会有特别敏锐的新闻,用我的说法是有比较坚硬的东西。他的片子其实更多的兴趣是记录他眼里的一个世俗生活,那么这样一种照片可能在中国的新闻摄影中间显得很特殊。这种东西你细细来看很有意思。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王文澜不仅仅是摄影家,他还是摄影的组织者,他这个身份非常重要。
       《中国日报》对图片的关注和对图片的判断能力,对于媒体的图片意识确实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的媒体发展史上值得提一笔。而《中国日报》把图片用大,提高图片水准,在传媒图片意识的角度来讲,王文澜功不可没。王文澜有北京人特有的那种幽默感。我觉得他明白的事情不少,但不一定全部都说出来。比起其他代的人身上有一种更加坚韧东西,在王文澜身上可能这种坚韧的东西是比较内向和不容易触摸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5 08:1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老师佳作!顶!顶!{:7_294:}{:7_294:}{:7_296:}{:7_2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2-15 21:03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浏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12-15 21:03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浏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2-15 21:04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浏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14:39 | 只看该作者
红尘炼心 发表于 2016-12-15 08:16
欣赏学习老师佳作!顶!顶!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14:39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2-15 21:04
好贴,浏览学习!!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14:39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2-15 21:03
好贴,浏览学习!!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