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温泉村,正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旅游开发项目。图为当地群众在以竹杠舞迎接各地游客。新华网 赵汉斌 摄
新华网昆明1月10日电(赵汉斌)彩云之南,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形成了绚烂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云南特有的人文景观。随着近年来不断创新、提炼,民族文化正成为增强云南旅游发展后劲的“内核”。
《梦幻彩云南》剧照——哈尼族舞蹈《东方的踢踏》。
民族文化彰显魅力 提升云南旅游品质
云南号称“歌的海洋”、 “舞的世界” 、“歌舞之乡”。佤族的甩发舞,彝族的山歌调、海菜腔,白族的大本曲、霸王鞭,傣族的孔雀舞等,都堪称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
来自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消息,目前,云南已经收集到各民族民歌曲调2万多首,舞蹈6718部,戏剧2000多部,器乐200多种,叙事长诗50多部。
近年来,云南省在民族民间歌舞市场化运作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加工和包装,注入现代元素,使之更符合海内外观众的观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此举获得了成功,产品数量、质量突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演艺产业链。在柬埔寨吴哥窟推出大型演艺节目《吴哥的微笑》;在江苏苏州打造了《丽水金沙》苏州版《美哉姑苏》;在海南三亚成功打造了《浪漫天涯》;融合云南民族文化元素,推出新型杂技节目《雨林童话》,这些优秀产品让云南民族文化蜚声海内外。
作为文化“走出去”的先头兵,近年来,云南已有500多个艺术团体、2万余人次演员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600余场,把云南民族歌舞文化推向了世界,展示了“中国魅力”和“云南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