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醉墨堂主 于 2017-12-19 22:44 编辑
四川民族影像协会小分队从成都出发,沿着317国道盘旋而上,途径汶川,马尔康,观音桥,抵达壤塘县,全程约600公里,自驾约12个小时。来到这里,是为了走进外界都认为已经不复存在的觉囊文化,更好的去探秘和了解它。 觉囊是传承千年的唐卡绘画流派,起源于佛陀时轮教法,形成于藏传佛教觉囊派僧侣的清净修行和信众对诸佛的虔诚供养,并伴随着觉囊文化在雪域高原传承绵延至今,对藏地文化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当我们正在了解囊文化的时候,就被眼前的朝圣者惊呆了。一批又一批的朝圣者在寒冬的早晨,磕着长头向壤塘的观世桥进发,由此深深地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不忍心打扰他们的修行,但是好奇心又使了我们一次次的停下来,不敬的拿出镜头对准他们。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磕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虔诚之至,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 在各地通往朝圣的大道上,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朝佛地。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则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地前行。
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DS R iso: 640 快门: 1/125s 光圈: f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