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移动心灵 于 2018-2-18 17:15 编辑
80年代中期的一天下午,我带着角架和相机(美能达700)来到青龙桥红山口山上,共拍了十几张富士黑白照片,回单位后在暗室用军科何老师(何炳富)送我的冲卷配方配制的p8p8药液冲卷,胶卷冲出放在放大机一看,明显强于我过去使用的D16显影液,整个胶卷片基十分细腻,就马上用公元放大纸放大12寸照片五张。
然后又在暗室中把新的没曝光五张放大级用胶纸接上,在放大机下分别手遮挡接片,费了很大劲浪费许多放大纸,虽然用定时器曝光相对很准,但手的遮挡掌握速度与明暗投影遮挡次数不当,所以接出的片子都不理想。
自我有了数码像机后(佳能10D)我把过去那五张片子,用10D翻拍成数字影像,在电脑用软件拼接经调整,才制作出現在这张宽幅片。
颐和园后山脚下10几年前就拆民房,以京密引水渠为界左边民房早已不存在,右边民房現在己经大面积拆除,北京市民所提的海淀区青龙桥镇,在历史的变迁下不复存在,目前所提的青龙桥的桥,也不是真正历史古迹的青龙桥。
这张片直观很不抢眼,也是一般般的纪实摄影,以我个人观点看这张片,也许可能其他摄影老师有,但我倒感受这历史不在重复的场景是张很令人回味珍贵的一幅。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