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图文编辑: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马骥 田明 王歌燕 2018年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工业学校30多名师生走进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文保中心田明主任带领下,参观学习青铜器和陶器文物修复中心,在资料室王歌燕带领下参观学习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代玉器陈列室,通过参观学习,文物修复和古代玉器陈列吸引了同学们兴趣,增强了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 中国大陆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 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主场城市活动机制以来,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选取一座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更好提升新时代文物工作传播力、影响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的良好氛围。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突出非遗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作用,广泛开展人民喜闻乐见、参与体验性强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推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一是倡导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宣传展示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 二是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大力发挥非遗在丰富城市居民、青少年文化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宣传展示活动的互动性、体验性,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开展传拓技术展示,让学生亲自体验操作汉画传拓, 三,开展遗产日历史来历讲座,邀请河南工业学生志愿者,南阳工业学校团委参加,参观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保中心和“出土古玉展览”。 四,开展“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传承中华文明”百人签名活动。 五.制作宣传版面。宣传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40年考古发掘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