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6月24日“视觉”专版
粽叶飘香,又至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苏轼笔下“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古老民俗,也是欧阳修眼中“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动人景致。端午节是活色生香融入老百姓生活的节日,早已深深根植于国人的内心深处。这一天,人们追先怀古,是对历史先贤的致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在这代代传承中绵延千年。 端午习俗中,最富于静态美和温馨气息的莫过于制作和佩戴香囊。端午节佩戴香囊,传说有避邪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或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碧艾香蒲处处忙”,看,志愿者们巧手做香囊,穿针引线,创意无限,把最美好、最真切的祝福缝进香囊。 端午将至,艾草香味如期而至,南阳街头多了一辆辆挂满香囊的小推车,大人小孩围绕在旁,欣赏挑选。炎炎夏日,挑选一只佩戴在身上,或挂于车内、放在床侧,散发出绵长的草木香气,云起云落,朝夕相伴,祈福纳祥,平安顺遂。家长们还会挑选五彩线,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辟邪,系的是彩线,保的是孩子们的安康,蕴含的是老一辈浓浓的爱意和深深的关怀。 中国民谚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前夕,家家户户必会买一把艾草,分插在门楣两边,据说可以驱蚊虫、祈百福。“端午到,好热闹,粽子香味满街跑。”到了端午节这天,人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粽子、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益健康。 端午节是古人的“卫生防疫日”,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体现了关爱生命、讲究卫生的意义。在全球抗疫之际,过好节日,祈求百姓离灾远,纳吉祥!②12 (全媒体记者 魏 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