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内地的小麦油菜开始收割的时候,高原上才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才开始施肥翻地,做种青稞的准备。 稻城的四月,在乡间随处都有藏族同胞春耕的身影,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春天的脚步还没有来到高原,山顶还是白雪皑皑,山下的草还没有过发芽,可春耕的脚步没有停留,他们延续着千年的农耕方式,依然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食,贫瘠的土地需要勤劳的人们来耕种,大自然的馈赠更要用勤劳的汗水来交换,就这样,大地生生不息,哺育着这片土地的人们。 一、青稞施底肥 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青藏高原由于霜冻时间长,有机物难以分解,造成土壤干旱贫瘠,营养成分少,所以要合理施肥。青稞喜光耐低温,耐旱,适应性强,长日照作物。适宜海拔高,气温低,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生长。青稞是耐贫瘠的粮食作物,但更适宜在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养分充足的田地栽培,才能够促进青稞良好的生长和发育,对提高产量和品质都具有较好的作用。 4月中下旬开始,他们将沤了一冬的猪牛羊粪挖开,热气腾腾的粪肥撒到田里,等待有害气体挥发后,再撒青稞种子。村民青麦壮呷说,底肥不宜多施,下多了青稞容易倒復,造成减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