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独树一枝 于 2021-11-27 22:18 编辑
老兵简介:张忠义南阳市宛城区人。采访老人时,我们看到昔日的热血男儿如今苍苍白发,但他对同村与自己同时参军的四个人名字仍记忆犹新:小黑、王景贤、文思达、文鹤鸣(因老人年岁已高,吐字较为模糊,名字皆为据老人音译)。 1943年,时年20岁的张忠义再也忍受不了离村子两公里外炮楼里那群日军,除了杀人就是找人修炮楼,在乡亲们眼里,这群日军就是魔鬼。到了3月,他受已参加八路军的本家哥哥影响,跑到山里找到了垣曲县独立营,成了一名八路军战士。穿一身破棉袄,拎着从家里拿来的一把镰刀,腰间麻绳上拴着一颗连队发的长把手榴弹。尽管如此,身高1.8米的他站在队伍中,看着周边同样穿的破破烂烂的战友们,心里异常高兴,这群连死都不怕的人终于能报仇雪恨了。 “村里算上我,还有四个人参加了八路军,”说起他们的名字,老人眼眶红红:“小黑、王景贤战死了,文思达被日军抓走杀害了,只有我和文鹤鸣活下来了。”老人还说,村里没有一个孬种,没出过一个汉奸、伪军……。 往事愿永不再发生。抗日战场上,敌强我弱,生死就在一线间,那些战场的事很多人不愿意触摸。但,老兵张忠义却愿意一遍又一遍讲,在他看来,向更多的后代子孙讲述残酷的战争故事,就是在告诉世人,珍惜当下的生活,发奋图强,切勿让历史重演。 “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老兵时不时会清晰念叨出这句话,这是老兵一生做人做事、光明磊落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