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光影中国网金韵摄影部 申云耿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甲骨文是场景性文字,每一个甲骨文字背后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历史,一层文化。甲骨文文字馆就是对所选系列甲骨文造字场景的猜想,追溯,还原与模拟,通过微场景的形式我们走进3600年前先人的生活与文化中,进而感知文字的源流,体悟中华文明文化演进的脉络,感受先人的智慧与才华,增强中华文明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激发求真探索的愿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寻根增砖添瓦。
红色基因是信仰,目光远大,追求高远;
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国爱党,矢志不渝;
红色基因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强不息;
红色基因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甲骨文化。中国现今的和平是由无数仁人志士、无数功勋人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努力学习。甲骨文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想把中国文化研究透,就需要从甲骨文开始研究。被称为“绝学”的甲骨文与甲骨学,内容丰富,是重建中国上古史,透视三千年前殷商社会生活景致,寻绎中国思想之渊薮、中国精神之缘起、中国古代信仰之源头、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与品格之由来、中国艺术美学之发轫的最真实的素材。
2022年4月1日甲骨文文字馆“公益宣讲团”应邀走进南阳市第四十三小学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会、甲骨文理解力课程入校园活动。
活动伊始,分别由南阳市第四十三小学校长杨书华、南阳市考古研究所党办宣教部主任马骥、南阳市弘济甲骨文文字馆馆长马双如致辞;
借此机会,南阳市弘济甲骨文文字馆向南阳市第四十三小学赠送一幅由书法家马满堂先生题写的字画:“传播红色基因”。
接着,分别由南阳市弘济甲骨文文字馆红色宣讲员姚新平宣讲《抗日英雄----马华敏》、南阳市弘济甲骨文文字馆红色宣讲员袁旭宣讲《刘胡兰》、南阳市弘济甲骨文文字馆红色宣讲员李玲宣讲《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南阳市弘济甲骨文文字馆红色宣讲员杨昊宣讲《革命先驱---李大钊》、南阳市弘济甲骨文文字馆红色宣讲员申云耿宣讲《碧血丹心---刘仁堪》、南阳市弘济甲骨文文字馆红色宣讲员周英豪宣讲《抗日烈士小金子》
百年党史,无数功勋人物,无数红色故事让人荡气回肠,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心中的红色理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宣讲员深情、真挚的宣讲革命故事,孩子们热泪盈眶,感动万分。
然后,由甲骨文研究员姚新平为五年级学生讲解甲骨文课程,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是小小甲骨文研究员,讲师只是帮助孩子走进3600年前先人的思维中,我们有共同的老师:仓颉、沮诵、那些造字的圣贤们,他们有无穷的智慧与才华等着我们去探索、开发,进而训练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甲骨文课程生动有趣,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积极开动脑子认真思考甲骨文“分”字的原场景,有关“分”的释义、成语、词语,“分”的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写法,并用“分”的成语或词语造句,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即开发了思维,又拓展了知识,其乐融融。四年级与六年级学生则对外面摆放的甲骨文模型兴趣颇深,围着讲解员听了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兴趣盎然;甚至有的学生自己尝试猜想古人造字场景,收获颇多。
最后进行合影留念,马馆长与杨校长交谈甚欢,希望继续合作开展活动,用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