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独树一枝 于 2022-4-2 23:25 编辑
2022年4月1日,“传统文化进课堂”宣讲活动走进南阳市第四十三小学圆满成功。此次活动,邀请南阳弘济甲骨文文字馆的老师们给学校师生上了一堂特殊意义的文字课——甲骨文。 习近平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一撇一捺总关情,一横一竖传文脉。历经三千多年的时间洗礼而不朽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千年中华文明的标志,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物,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甲骨文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一带,是商王盘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公元前14世纪中期-前11世纪中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的文字,大约共有4500个单字,可以识别的占1/3。它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跟后代汉语言文字是一致的。 宣讲团姚新平老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孩子们讲课。让孩子们更能简易的了解甲骨文,将最古老的文字起源史教授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姚老师在教学时把同学们带回到了三千多年以前,让大家自己来“造字”。同学们奇思妙想形象地画出了自己理解的“分”字。根据“分”字的含义写成语,造句子。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氛围也被推到了高潮,在姚新平老师和申云耿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观察字形、分析结构,认识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甲骨文字。 通过学习,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几个甲骨文字的写法,而且字形中领悟出先人造字的智慧。姚老师将甲骨文和人生观相融合,带领孩子们零距离感受古老文字的魅力,使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