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4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阳府衙戏曲茶社---非遗曲苑奇葩鼓儿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25-2-3 23: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1 于 2025-2-4 22:08 编辑

南阳府衙戏曲茶社---非遗曲苑奇葩鼓儿哼
图文:光影中国网金韵摄影部   马骥
    非遗志愿者赵宝奎的鼓儿哼《十字张》让上点年岁的人有种久违了的亲切感,如今掌握这一非遗项目的人已为数不多,赵老师吐字清晰、台风稳健,尤其将那个“哼”,可真是哼得有滋有味,听着舒心极了!
   赵保奎,生于1970年,1985跟名师学《鼓儿哼》至今四十年整!在此期间演出曾多次荣获省,市,县,一等奖!得到市曲协文主席,县文化馆方主席和时馆长对非遗传承高度重视!期间多次下乡公益演出等等!
   鼓儿哼又称鼓儿词、南阳鼓词,是南阳本地曲种之源于唐代的道调、 道曲。
   20世纪20年代之前是鼓儿词的兴盛时期,以镇平县为集中地,主要分布在南阳、内乡社旗、唐河、新野、方城等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翻身文艺”的兴起,演唱活动复苏,到上世纪70年代,在表演中加入三二弦伴奏,并改进唱腔,称为“南阳大鼓”
起源:南阳戏曲文化早在张衡的《南都赋》中就可见斑:”齐童唱 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 而今天的南阳,仍是“小戏遍地跑”的戏窝子,南阳大鼓就是其中-例。鼓点声声不断“鼓儿哼是南阳的稀有曲种,其伴奏的主要乐器为一面鼓,加之尾句拖腔哼声较重较长,所以称这种剧种为鼓儿哼。"南阳最早的鼓儿哼戏班由镇平艺人李效成、刘金魁等于1928年创建,它采用坠子的唱腔旋律,糅合鼓儿词的板式腔体,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悦耳动听。
    表演形式:该戏农闲时常在民间演出,其乐器不多,演员阵容不大,对演出场地条件要求不高,故而深受群众欢迎,在此基础上创新而来的南阳大鼓加入了三弦伴奏,旋律独特,三弦演员还可以与主演进行交流,或两人对口演唱,使演出形式更加灵活。
   曲目:鼓儿哼演唱的曲目分长篇和短篇,传统曲目内容浩繁,良莠杂陈。长篇大书可以演唱几场到几十场,有《包公案》《施公案》 《大八义》《小八义》 等60余部;短篇以300句为限,或取材于民间故事,或取材于社会生活,或是长篇大书中的节选,有《拉荆芭》《十字坡》《桃园结义》 《刘全进瓜》 《罗成算卦》等50余篇。
   鼓儿哼还有“书帽”——即趣味性很强的小段,《十八扯》《大实话》 《颠倒歌》《鸭子跳坑》是久演不衰的保留节目,其语言简练生动,逗趣引人,作为大书开演之前的开场,颇受听众欢迎。
   鼓儿哼:中原民间说唱艺术的一种,因其表演形式为一人表演、以击鼓和碰击犁铧片为伴奏击节乐器,演唱时,起腔及落腔的拖腔都是用鼻子哼出来的而被称为鼓儿哼、犁铧大鼓等。其旋律唱腔、伴奏、语言、音韵及其曲目在众多说唱艺术中独具一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